•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最关键的阅读支持:家长的陪伴与交流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杂志“知心调查”组

作者:张翼翀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0日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全民阅读工程列为文化重大工程之一。然而,阅读的最重要主体——少年儿童的阅读现状如何?他们的老师、家长对阅读教育是否得心应手?为此,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杂志著名栏目“知心调查”,在平安人寿“少年读书说”公益阅读项目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群体开展了题为“阅读呼啸来袭,你准备好了吗”的问卷调查,范围覆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回收有效问卷十万余份。

  调查结果显示:面对呼啸而来的阅读,孩子、老师和家长应接不暇;为提升阅读的整体水准,孩子需要有生命力的阅读教育。

  童年阅读的三个现象

  现象1:74.85%的孩子喜欢阅读,但超过半数孩子没有时间阅读

  大多数孩子天性喜欢阅读,而童年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回答问题“你喜欢阅读吗”时,大多数孩子表现出对阅读的好感,其中32.27%的孩子“非常喜欢”,42.58%的孩子“喜欢”,仅有23.52%的孩子对阅读感觉“一般”,1.64%的孩子“不喜欢”阅读。

  在问题“阻碍你阅读的原因是什么”中,过半的孩子表示学业重,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三成的孩子表示不知道看什么书,还有的孩子认为爸妈推荐的书枯燥难懂、看书太累、周围没有读书气氛。

  对阅读的渴求与阅读时间的缺失俨然成为孩子们面对阅读的主要矛盾。

  现象2:孩子期待“我的阅读我做主”,家长对孩子的自主选择深感忧虑

  问题“你对阅读的期待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53.98%的孩子希望“读自己喜欢的书”,此外依次是“学校开设阅读课”“多些阅读的时间”“学校常举办阅读活动”“爸妈也要多阅读”。其中,挑选自己喜爱的读物成为孩子对阅读的最大期待。

  家长为什么要干预孩子阅读呢?很大一部分教师和家长表示孩子阅读受新媒体冲击大,喜欢玩电脑、手机,孩子总是浅阅读,读漫画、笑话,不爱看经典。

  现象3:“选书难”成为孩子、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迷茫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知名儿童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谈道,选书是阅读的第一个步骤,选书工作没有做好,会影响儿童阅读的其他环节,甚至阻碍儿童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当问孩子“阻碍你阅读的原因是什么”,位居第二的因素就是“不知道看什么书”,占比34.63%。

  当问教师“您在阅读教育中遇到的挑战和困扰是什么”,“阅读书目多,学生差异大,不知道如何选书”的困扰位居榜首;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是家长在阅读教育上遇到的重要困难。

  “选书难”已经成为孩子、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迷茫。

  阅读教育的三大痛点

  痛点1:阅读教育环境越来越好,但是阅读辅导力量远远不够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美国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认为,学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终身阅读者——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与学习。

  在问题“您所在学校目前阅读教育的现状如何”的反馈中,74.01%的学校“有图书馆供孩子阅读”,62.11%的学校“推荐了相关阅读书目”,42.03%的学校“有阅读教育的环境布置”。孩子们的阅读教育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然而,相比之下,阅读辅导的力量远远不够:只有38.07%的学校“开设了相关的阅读课程”,27.58%的学校“定期开展阅读类活动”,25.44%的学校有“自主研发的教材”,19.26%的学校“经常对老师进行阅读培训”。

  痛点2:阅读教学能力要求高,过半数教师坦承自身能力存在不足

  儿童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认为,在儿童阅读中,“有能力的成年阅读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包括图书馆员、教师和家长等人,为儿童营造阅读氛围,连接儿童与书籍,帮助跨越阅读障碍,让儿童爱上阅读。

  然而,过半数教师认为自己阅读教学方法存在欠缺,其中“自己阅读能力尚可,但阅读指导欠方法”的占比41.34%,“自己阅读能力不够,阅读教学费力”的占比15.49%,能胜任阅读教学的不到一半。

  痛点3:家长对孩子阅读的认识很高,但是行动很差

  调查发现,对于孩子的阅读教育,家长在问题“您觉得以下哪种想法符合您的认知”中,89.25%的家长认为“阅读会对孩子知识素养、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6.76%的家长认为“阅读有利于考试拿高分”,仅有1.87%的家长选择“阅读不比其他事重要”,0.95%的家长选择“学习第一,阅读好坏无所谓”。84.49%的家长知道高考、部编本教材等教育改革增强阅读能力要求等一系列举措。

  然而,家长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行动上却不容乐观: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不知道如何分配孩子阅读时间,不知道如何辅导孩子阅读。

  优化阅读生态的三点建议

  建议1:学校阅读教育,既要显示实力,更要注重活力

  调查的大多数学校虽然有图书馆供孩子阅读,但孩子并不常去图书馆、图书角、阅读走廊等地阅读。孩子们反映没有去图书馆的习惯,图书馆阅读氛围冷清,看不懂图书馆的书,没兴趣。尽管学校阅读环境很好,但老师只管理图书、并不管理孩子的现象十分常见。

  当问到“您在阅读教育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是什么”时,47.21%的教师认为“阅读书目多,学生差异大,不知道如何选书”,46.25%的教师反映“家长对阅读作业不予配合”,39.71%的教师反映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研究阅读教学”,35.85%的教师认为“阅读教育效果不易评估,教育动力不足”,33.3%的教师认为“自身阅读及教学能力有限”,24.26%的教师反映“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

  这样看来,学校阅读教育光有硬件还不够,还得从教育目标、师资培训、课时设置、教学评价、家校配合等多方面着力。

  建议2:家庭阅读教育,既要舍得花钱,更要学会用心

  当问到“您给孩子提供了哪些阅读支持”时,高达84.99%的父母“买书给孩子”,还有29.84%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了专门的读书空间”。可见,家长愿意投资、舍得花钱。但是,父母愿意花时间、花智慧陪伴孩子阅读的比例则相对较低,仅有40.56%的父母“陪孩子一起阅读”,23.36的父母陪孩子参加线下的阅读活动,6.54%的父母送孩子参加阅读培训,4.58%的父母陪孩子参加线上阅读活动。更有4.16%的父母以上各项阅读陪伴什么都没有做。

  不少孩子谈起父母的阅读情况时直撇嘴,表示:爸爸妈妈要求我们多看书,也给我们买书,但自己却热衷于用手机购物、聊天、玩游戏。调查显示,当父母在亲子共读、准备读书空间、参加阅读活动等方面做得更好,孩子的阅读能力就更高。

  家长在阅读教育上,既要舍得花钱,更要学会用心。首先要关心,关心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情绪;第二要专心,在孩子阅读的时候,自己也坐下来专心地读书,做孩子的榜样;第三要同心,和孩子一同分享阅读的快乐和成果。

  建议3:社会阅读支持,出版与教育同行,提升阅读服务

  仅2016年一年全国少儿图书新书品种就达5万多种。而另一方面,许多学校的老师依然不知道怎样给孩子们推荐图书,不知道分级阅读、学科阅读该如何做。很多少儿图书除了在零售市场以不断降低的折扣销售出去外,很难进入学校成为教育资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强调:“少儿出版要主动做基础改革,从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两个方面对接教育需求。”

  为了加快出版和教育的融合,童书出版既要出好书,还要讲好书。出版社要多出版一些符合孩子需求的图书,社会也要多举办一些适合孩子情趣的阅读活动,给孩子展示的机会,激活孩子阅读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