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忍住你的“但是”

作者:唐曾磊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8日

  “我们家孩子挺好的,但是……如果他能把这些缺点都改掉就好了。”这样的家长可能一次又一次明确指出孩子身上的毛病,可孩子为什么非但不改,还很烦、很生气,原因就在于家长说的话孩子不爱听。

  智慧的家长和孩子沟通时,能忍住每次脱口而出的“但是”,把对孩子的否定咽回去,只说肯定孩子的话。暂时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或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时,宁可闭嘴不说话。

  忍住“但是”,因为“但是”就像浓浓的大蒜气味,是一种带着否定气息的“口臭”,熏得孩子难受。有的家长说:“我先夸孩子的优点,最后再说‘但是’。”就像有人说“我吃了大蒜后,嚼点茶叶”,张口冒出来的是茶叶加大蒜的味道,无论先说多少优点,添加多少肯定的“作料”,“但是”之后,孩子闻到的还是大蒜的臭味儿。

  有家长问:“我心里否定孩子,闭嘴不说,是不是就没有大蒜味儿了?”

  闭嘴固然比碎碎念好一些,但只要你心里否定孩子,大蒜的臭味儿还是会从你的表情、你的动作、你浑身的每一个毛孔中散发出来,一样会熏得孩子难受,会让孩子讨厌你。

  不否定,就是全然接纳孩子的本相,允许孩子做他自己,允许事物以它本来的状态存在和发展,让孩子对他现在的情况感到自在。

  接纳是大智慧的第一步,是帮助孩子的第一步。接纳是无前提的,不能等到孩子变得完美再去接纳他,不能等他改掉身上所有的缺点再去接纳他,而是接纳孩子现在的状态。

  家长会问:“孩子的优点我当然可以接纳,缺点我怎么接纳?”

  接纳,就是承认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是有道理的,允许孩子身上任何的不好存在。当你学会“藏污纳垢”,只看孩子的优点、只说孩子的优点时,孩子喜欢听你说话,亲子关系会改善,孩子愿意接受你的帮助,你才能帮到孩子。

  教育是帮好孩子变得更好,而不是把不完美的孩子变成完美孩子。

  家长要把孩子当好孩子,肯定孩子哪儿做得好、哪个做法非常好,孩子就会不断地继续这样做,自己就想当好孩子,就能从好变得更好,就会越来越好。

  不会接纳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忍住“但是”。当学会接纳时,看着孩子现在就很好、哪儿都好,心里就没有“但是”了,就不需要“忍”了。

  接纳孩子不等于放纵孩子。学习接纳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每天专注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写暖言、写幸福日记,读给孩子听,不断地肯定孩子、鼓励孩子,让自己成为滋养童心的温泉,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一起走向智慧和幸福。

  (作者系平等教育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