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个理性的“活儿”
这几天网上一篇“留美北大高材生12年不回家与父母决裂”的文章又刷屏了。虽然这个事件仅仅是个个案,但有关家庭教育的讨论还是值得每个人反思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良好家庭教育起码具备以下三点。首先是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随着信息传递的高速发展,多元价值取向也扑面而来。最简单的例子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难。很多家长处于既想让孩子有独立见解又想让孩子顺从听话的困境之中,而这种焦虑往往影响了家庭两代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其次是家长要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且能培养其特长。造成孩子成长不同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基因遗传的因素,有地域大文化影响的因素,还有家庭小文化影响的因素。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兴趣与特长,让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家长是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特长来确定自己的培养重点,而不是凭着家长的意愿或功利思维去培养孩子的“特长”。当家长一厢情愿的为孩子“选择”特长时,其实就破坏了两代人之间的和谐。
还有一点是,要对孩子的人生发展做好规划,然后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大的发挥空间。科学研究早以表明,人的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的,例如在语言发育期能及时对小孩进行语言训练,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过了最佳发育时期再进行相应的教育和训练,可能就会事倍功半。要在孩子兴趣特质的基础之上,用科学的方法结合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对孩子的人生做出科学的规划。
一个人的成长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约的,但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良好的家庭教育,要建立在发现和尊重孩子特点和爱好的基础上,而且家长还要掌握好管理的宽松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