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教育:发挥老年教育作用 凝聚释放正能量

——省政协委员和专家谈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作者:王华   来源: 多彩贵州网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03日

   编者按:为我省广大政协委员履职建言拓展新空间,搭建新平台,为助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更好地凝聚正能量,省政协办公厅从2013年12月中旬以来在我省主流媒体开办了《省政协委员话贵阳》和《政协委员话贵州》专栏。该专栏刊播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已成为宣传我省政协工作的一个品牌栏目。该专栏由省政协各专委会承办,主要以省政协各专委会的省政协委员访谈、专访等形式,刊登委员们对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真知灼见。同时也欢迎广大政协委员为本栏目赐稿,为我省决胜“十三五”,同步奔小康凝聚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针对本期话题,记者对访谈嘉宾进行了深度访谈

  老年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必须要和其他教育一样给予高度重视。加强老年教育的工作力度,既是发展所系,也是时代需求,更是民心所盼。面向“十三五”,全省要实现后发赶超,在2020年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老年教育的力量将是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一环。我省老年教育建设和发展现状如何?在未来,老年教育又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省政协委员,贵州老年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小乐和省老教办副主任、贵州老年大学副校长陈祖云。

  记者:贵州老年教育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截至目前,它在发展数量、办学条件、发展方式等方面分别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小乐:我省的老年教育是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事业。以1985年贵州老年大学成立为标志,至今已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创起步、探索拓展、科学发展三个阶段。在全省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关心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参与下,贵州老年教育得到很大的发展。

  近年来我省老年教育事业取得的成效,一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截止到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各级老年大学(学校)2975所,学员近31万人,老年人入学率为6.6%,乡镇建校率达到93%。二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在校舍面积方面大幅度增长。在“十二五”末,全省各级老年大学(学校)校舍面积(含室外场地)达到19.2万平方米,比“十一五”末的10万平方米增加9.2万平方米。在经费投入方面逐年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用于老年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总计达9002万元,较“十一五”末的1411万元增加7591万元,增长538%。三是发展方式不断拓展。持续推进社区老年教育和远程老年教育,拓展了老年教育发展空间,方便老年人就地就近学习。四是办学质量不断提升。通过完善示范校创建评估标准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创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已有7所市(州)级老年大学和35所县级老年大学被评为“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五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十二五”末,全省老年大学编制数达到550人,与“十一五”末相比较,增加编制188人。我省24个县(市、区)老年大学参公管理遗留问题得到很好落实。六是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全省各级老年大学(学校)已成为老年人思想教育的阵地、更新知识的殿堂、健身强体的场所、安度晚年的乐园。老年人利用学到的知识活跃在街道、社区、农村,服务于社会、家庭,成为凝聚传播正能量的主力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记者:到2020年,我省老年人口将突破600万人,人口的老龄化将会给社会、家庭带来哪些问题?对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老年大学有着哪些积极作用?

  陈祖云: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家庭带来全面、深刻、持久的影响。第一,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正成为深刻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约束性因素。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重大的经济问题。第二,社会和谐发展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贵州的重要基础。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前提,人口老龄化无疑将对我省社会和谐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能否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事关我省发展能否拥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第三,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发展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建设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老年人家庭、独居家庭和空巢老年人家庭等高风险家庭快速增加。老年风险家庭的快速增加必然整体上放大社会风险。二是家庭小型化、少子化将大大弱化家庭养老功能。家庭养老的人力资源基础日渐式微,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家庭养老风险将快速外化为社会风险。

  随着“421”家庭(421家庭,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多老户、独居户、空巢家庭等高风险家庭大幅增加,家庭代际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整体上家庭养老负担显著增加,年轻家庭成员将面临较大的压力,从而可能加剧家庭代际矛盾。这种代际矛盾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会演化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伴随老年人日益独居化、空巢化,部分老年人成为长期脱离单位、脱离家庭和子女的非组织群体,越来越游离于社会管理之外,成为社会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此外,由于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依托,部分老年人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有的思想消极、信仰迷失,有的甚至参加封建迷信活动和邪教活动,这些都会对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

  发展老年教育,一要有利于老年人顺利地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退休生活;二要有利于老年人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和丰富;三要有利于使未受过正规教育的老年人能有机会重新学习文化知识,使过去已受过正规教育的老年人的知识得到更新;四要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率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五要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文化素养和有助于老年人的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老年大学(学校)要在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中主动作为,搭建更多的平台,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多形式的学习需求,让更多老年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实现广大老年人由物质养老到精神养老的转变,由传统养老到时尚养老的转变,由消极养老向积极养老转变。

  记者:老年大学不仅在解决人口老龄化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建设老年教育发展理论方面也有着巨大的贡献。那么在老年教育发展理论、老年教育工作理论或老年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对我省老年教育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请给我们简单的讲解一下?

  陈祖云:老年教育是夕阳工程,又是朝阳事业。白手起家,探索前进,大量的问题提出来了,需要进行研究。理论在一项事业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项事业需要的程度。没有理论作支撑,老年教育工作很难上新水平。

  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寻找解决制约老年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为老年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贵州老年大学(省老教办)“十二五”以来,不断加大了老年教育理论的研究力度,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对我省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坚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提升老年教育水平,努力把老年大学(学校)办成当代新知识传播基地、老年教育创新理论的研究基地、中华优秀文化研修基地、老年学员发挥作用的辐射基地;努力培养“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康乐向上”的现代人;培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带头人;培养“中华文化”的传承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传班人。

  记者:“十三五”时期是贵州发展的决战决胜期。面向“十三五”,贵州要实现后发赶超、如期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老年大学在全面深化改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行动中将有着怎样的发展优势,有什么发展计划和工作安排?

  王小乐:“十三五”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贵州老年人口将突破600万。我们将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强校”办学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建立覆盖城乡的老年教育体系,为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为贵州实现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在普及发展和巩固提高方面,我们将坚持六条原则:一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奋发有为;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坚持党政主导、多方参与、社会支持,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发展路子;四是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扩大覆盖面,不断推进规范化办学;五是坚持分类指导,统筹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条件、人口状况、自然地理状况、历史文化等因素,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老年教育工作;六是坚持“教、学、乐、为”相统一,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记者:在老年教育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老年大学还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需突破的瓶颈?

  王小乐:一是老年教育阵地建设与文化养老不相适应。二是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人数与老年人需求不相适应。三是办学经费投入与老年教育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记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还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更好地、更快地、更健康的推动全省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王小乐:我们要以《贵州省老年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为遵循,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坚持老年教育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完善老年教育网络,有力促进老年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依法依规治教,不断加强老年大学(学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把握办学规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创造发展条件,推动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