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养老:带孙焦虑症:偷走老人晚年幸福

来源: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刊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7日

  工作岗位退休,带孙岗位报到。如今,照看孙辈已成为一些老人退休后的主要任务。然而,由于子女和长辈观念上的差异,80%的子女对父母带孩子并不满意,沉重的压力导致许多老人患上“带孙焦虑症”。据有关部门统计,给年轻人带孩子产生心理压力的老人竟占到精神科门诊病患的三分之一。近日,几位老人倒出了他们带孙的苦水和无奈。

  带孙不怕出力 就怕儿媳挑剔

  孙大妈独白:

  孙大妈,66岁,进城帮儿子带孙子。

  我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几年前,女儿生孩子,我和老伴儿一同到她家帮忙带外孙。外孙刚上幼儿园,儿子又给我生了个孙子,希望我过去帮忙带。正当这时,老伴儿忽然病逝了,我心情一团糟,可还是劝自己,“外孙都带了,照看孙子更是责无旁贷”。

  说实话,在女儿家,我挺放得开的,女儿是娘的小棉袄,深一句浅一句大家都不会在意。但是,我特别打怵去儿子家,都说婆媳是天敌,我就对儿媳有种莫名的恐惧感。我一个农村老太太,不怕出力,对自己的孙子总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心思。可是,我受不了儿媳妇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孩子今天吃了什么、是否午睡、有没有磕着碰着,好像我不是孩子的亲奶奶!我所做的一切,稍不符合她的要求,她便会拐着弯“教”我。有一天,她回来发现孩子脸上有哭过的泪痕,便不问青红皂白,就指责我看孙子不精心,还说我“就是偏向女儿,看外孙尽心尽力,看孙子就怕累着。”她还阴阳怪气地说:“真正能够得济的还是自己的孙子,外孙再好,你看几个能指望得上!”

  儿媳妇的话不中听,不过无论她怎么说,我也不想反驳,因为我知道,如果我让她下不来台,她就会让我儿子受气。于是,我时刻保持精神高度紧张,生怕孙子出什么事。有时候我真的很寒心,想放手,但看看孙子,又想想儿子,又心软了,可紧张的心情使我彻夜难眠。

  对孙担负全责 出事就会自责

  于大妈独白:

  于大妈,67岁,帮助女儿带外孙。

  当妈的都心疼自己的女儿。从女儿生孩子那天起,我就不请自来,伺候她坐月子,帮她照看孩子。女儿上班后,我更是不离不弃。为了能让女儿睡个囫囵觉,我把外孙带到我房间与我同睡。

  有一天,可能是我太疲劳了,睡得太实,外孙晚上蹬了被子,感冒发烧了。看着外孙高烧不退,看着女儿女婿焦虑不安,我自责地放声大哭。女婿过来安慰:“妈,我们没有怪您,您一个奔七的老人,帮我们带孩子,够不容易的了……”女儿也劝我:“孩子感冒不是您的原因,我没有尽到当妈的责任。”

  可是,任凭女儿女婿怎么说,我还是觉得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既然帮忙带孩子,就得尽心尽力。从此以后,我好像得了一种病,晚上睡觉总也合不拢眼。有时候,睡着睡着就会一个激灵坐起来,摸摸孩子是否盖好了被子。常常我一个晚上要起来十几次,生怕孩子再因我的照顾不周而生病。

  这样坚持下来,外孙是没再闹病,可我却因为睡眠严重不足,日渐消瘦,甚至精神恍惚。女儿发现我的“不正常”,知道我是因为对外孙太投入,就想把孩子抱回自己房间睡。我不同意,我舍不得女儿太辛苦,也离不开外孙。

  就这样,我对女儿实心实意,对外孙全心全意,把本该大家分担的责任都揽下来自己扛,扛来扛去,我被压垮了……

  对孙管教严格 里外都不是人

  林大爷独白:

  林大爷,69岁,帮儿子带孙子。

  我带孙子三年,遇到最头痛的事,就是和儿子儿媳妇的教育方式总也达不成一致。

  从孙子出生开始,在使用尿布上,我们就产生过分歧,我不明白,我为孙子准备的纯棉尿布有什么不好,可是任凭我说破天,他们还是给孩子用尿不湿。孙子逐渐大了,我不允许他多看电视、玩电游,建议儿子儿媳妇也少摆弄电脑、手机,腾出一点儿时间来陪孩子看看书,可是他们把我的话当做耳旁风,说孩子不用过早学习。孙子常常要这要那,儿子儿媳妇要什么给什么,棒棒糖、粘贴画、喷水枪……有求必应。不仅孙子要啥给啥,而且不要的他们也主动给买。我不主张这样娇惯孩子,说这样下去不利于孩子成长。他们却不以为然,“现在条件好了,别苦了孩子。” 我一直十分郁闷,我当了一辈子人民教师,怎么轮到我带孙子,我的教育观念就不好使了呢?

  前几天,我带孙子出去遛弯,走到一家小卖部门前,孙子看见有摇晃马,非要骑。我不同意,对他说,今天你在公园里已经骑过了。孙子不干,爬上摇晃马,死活不下来。可是我不交钱,马就不摇晃。无奈小家伙又爬下来,央求我。我说,今天出来没带钱。孙子不信,上去就翻我的衣兜。确定果真没有钱后,就哭闹起来,大街上面对孙子这样的无理要求,我实在无地自容。

  回家后,我向儿子儿媳妇原原本本地汇报了孙子的表现,儿媳妇不但不批评他,却掏出一把零钱扔给我,说:“他再要坐,您就让他坐个够。”瞧瞧,好像我是吝啬鬼,不舍得给孙子花钱。当时,孙子就白了我一眼:“哼,坏老头!”

  好心好意教育孩子走正道,反倒弄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唉,我老伴儿走得早,有一肚子委屈,我也没有地方倾诉。

  在带孙过程中,除以上几位老人的焦虑外,还有为带孙老两口“被分居”造成的焦虑;为带孙放弃自己兴趣爱好造成的焦虑;子女把自己当成“终身保姆”造成的焦虑等。如此种种,已严重危害到老人的健康,偷走老人的晚年幸福,不能任其发展。

  避免或纠正“带孙焦虑症”,还应从观念入手,匡正各自的位置,多些理解、沟通和包容。

  首先,子女不要“大撒把”。年轻人应该明确,父母帮你带孩子不是义务,更没有责任,完全是出于情感。所以不能把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部推给老人。

  其次,老人不要“大包揽”。老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帮儿女带孩子,不是事无巨细样样操心,要懂得善待自己,给子女分担责任的机会,该放手的事一定要放手。

  再次,双方不要“不沟通”。老人和子女带孩子的观念差异,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老人要善于征求子女教育孩子的意见,子女要常鼓励和赞扬老人的付出,多嘘寒问暖,给老人减压。双方都多些理解和包容,家庭才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