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理财:“银发族”选购理财产品有讲究

来源: 兰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8日

  以往,老年人去银行通常是去办理简单的存取款业务,现如今一些老人却在闲暇时好上了“逛银行”,比比哪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哪家银行在做赠品活动,必要时还会认真地用小本记录下来。由于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相对较低,受到了不少老人的青睐。虽说理财可以让资产保值增值,但面对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究竟该如何选择却令不少“银发族”倍感苦恼。对此,业内人士提醒老年人理财应以稳健型保本产品为主,切勿过度看重高收益而盲目跟风。

  老年人成理财市场“主力军”

  “现在我们行每次发售收益较高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时,很多客户都会通过网银和手机银行购买,可老年人由于对电子及网路渠道不熟悉,依然会选择传统的柜台购买方式。从目前理财产品柜台销售的情况看,老年人几乎占到了一多半,很多时候遇到收益高于4.5%的产品时,会有不少人大清早就来银行。我们在推荐理财产品时,考虑到老年人资金来源较窄,资金经受不了激烈波动,风险承受能力也会逐渐减弱等因素,介绍产品时会优先考虑既能防范风险又能确保收益的理财产品。”雁滩一商业银行大堂经理告诉记者。

  走访中,记者看到各家银行都在电子显示屏幕及产品宣传栏中对本行发售及代销的产品做了介绍和展示,理财经理也在大厅忙碌着答疑解惑,而咨询的人群中不乏老年人的身影。“老年人和中年人最大的区别是经济相对自由,不用供车、供房,有较强的理财需求,但老年人大多工作多年,习惯于勤俭节约让他们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我们的很多客户中老年人占很大的比例,银行其实也比较关注这个群体。”招行一网点客户经理表示,老年人大多数喜欢购买相对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对股票、期货、黄金等风险较高、收益不稳定的投资品种并不感兴趣。网点常常会看到老年人逛银行,咨询和对比各家银行的产品收益率,了解各行的优惠活动已经成为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

  老年人买理财产品稳字当头

  每逢年中节点,银行都会相继推出收益率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但记者走访发现,今年的理财市场却没有出现大家所期盼的“年中效应”。市场上但凡年收益超过4%的理财产品,营销人员在做产品介绍的时候都会强力推荐。目前,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已跌破4%,如投资期限在1到3个月的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在3.8%左右,3到6个月的产品平均收益在3.9%左右,在投资期限一年以上的产品大多收益徘徊在3.9%到4.2%之间,收益率与两年前相比早已黯然失色。走访中,记者发现在面对老年人时,理财经理的推荐显得格外谨慎。一些银行会在投资者年龄上做一个系统分辨,但凡超过65岁的老年人,一些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就不建议买。

  “路过银行总会抽时间问问理财产品的信息,既然买理财产品是为了投资,那当然要时刻关注收益高的产品呀,但感觉今年以来各行的理财产品收益都在走下坡路,像两年前一家城市商业银行还卖过收益为5.2%的稳健性理财产品,但前几天关注这款产品时却发现收益仅为4.3%了,感觉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理财产品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小了。”渭源路一银行网点内,记者采访了63岁的刘大爷。

  业内人士表示,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受到50岁以上投资人的青睐,多数人做理财规划时会选择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保险等产品,而对股票、基金等高风险产品不敢轻易涉足。“老年人空闲时间较多,很多人购买理财产品时习惯于货比三家,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类型复杂,如理财产品分保本浮动型、保本保收益型、非保本浮动型等,很多产品也是千差万别,一定要向自己的理财经理咨询清楚,结合产品投向、产品风险等级等多个因素来综合考虑。另外,还需要搞清楚产品的资金投向、产品到期期限、客户整体资金使用情况等再购买。

  如何防止被“忽悠”?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分代销产品和自有产品,理财前也要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如今年年初,有市民在某省商业银行买了代销的理财产品,当时宣称是保本保息产品,可到头来辛辛苦苦积攒的钱却取不出来,不少情绪激动的人围堵银行,其中不乏老年人的身影。投资是一门学问,那么,究竟该如何规避此类情况的发生?农行理财人士表示,老年人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接触各种理财产品,如果他们对理财产品、对市场有一定的认知,也就不那么容易被“忽悠”。首先老年人应该和老伴、子女等确定消费原则,树立正确的目标。根据老年人求保值的目标,不应该配置太多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同时,老年人尤其不能把全部积蓄都投入其中,要给自己的生活留足保障金和备用金,在此基础上,用一部分存款或退休金来投资,改善生活。

  另外,老年人去银行存款,结果存单变保单的时时有发生,除个别银行柜台销售人员对保险业务掌握得不够全面、为了冲业务量而没有向客户详细解释产品外,消费者在不了解产品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理解购买产品也不无关系。走访中,不少银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在购买银保产品时,老人容易走进误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只看收益率的高低,而不关心银保产品具体能提供给本人的保障等。

  对此,甘肃保监局相关人士提醒,保险产品兼具保险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但保险产品的首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

  消费者如果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金融产品进行简单而有片面的比较,或是将其作为银行存款的替代品,很容易陷入误区。购买保险产品前,一定要仔细了解所购买产品的条款内容,老年人可以请专业人士为其解答保险责任、责任免除、退保、投保人、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切勿盲目购买。若有任何疑问,可以致电保险公司咨询,同时还可以在签收保单后的犹豫期内选择无条件全额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