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老年人亟需精神慰藉
人们退休后从社会走向家庭,由职业型转变为休闲型,社会活动范围相对缩小,因而容易出现心理失衡。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增多,心理自然会被失落、孤独、焦虑、猜疑所笼罩。笔者以为,要做好老年人精神慰藉工作,需注意四个结合。
走出来与走进去相结合。老年人不能整天宅在家里,要走进社会,走进群体,走进自然。根据身体状况、志趣爱好和专业特长,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社会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好事。通过上老年大学等形式吸取营养,充实知识。培养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文娱活动,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对年迈体弱多病的老年人,社区、原工作单位的助老员、陪聊员和专职工作人员要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
疾病治疗与心理保健相结合。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疾病也越来越多,自然会产生烦躁不安、焦虑恐惧心理。此时,他们最需要得到心灵安慰和帮助。因此,在帮助他们治疗疾病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增强心理保健意识。鼓励或组织社区、单位的专职人员参加心理咨询培训,或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到社区对专职人员进行心理保健知识辅导,提高他们心理保健意识以便及时发现与干预老年人的心理行为问题。
社区服务与亲情关怀相结合。目前社区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家政服务和生活护理,常常忽略了老年人最需要的精神慰藉的服务。因此,社区服务要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给予特别关注。除了助老员、陪聊员经常上门服务外,还可开设聊天室、 活动室和聊天及心理咨询热线,为老年人谈心聊天、倾诉烦恼提供空间。
精神安慰与排忧解难相结合。老年人虽然在物质条件上大都无后顾之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仍然很多,比如家务料理、看病就医、安全自救等等。社区和有关部门应想方设法为老年人办实事。要建立健全老年人家庭和健康情况档案,建立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志愿和互助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多种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