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健康:老年人防跌倒 笑做“不倒翁”

来源: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刊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0日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已居世界之冠。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老年人的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跌倒除了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在临床上护理过的许多卧床患者,导致卧床的最初原因就是跌倒后骨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跌倒严重威胁者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跌倒对一般人来说不算什么,但老年人却经不起,即使是慢慢的滑倒、轻微的外伤,也会造成骨折。老年人容易骨折的内在原因是由于衰老,骨生理发生变化,就是人们常说的骨质疏松症;外在原因是老年人运动的灵活性降低,四肢力弱,行动不稳,视力下降,对外界反应迟钝,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保持身体平衡;综合不利因素,造成老年人容易发生意外导致骨折。

  老年人如何预防跌倒?

  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注意关节的保护,避免长时间站立,避免蹲下及拿重物。患有退行性关节炎的老年人,在上下斜坡时,宜行“之”字形,上、下楼梯时,宜横行。

  体力明显下降的老人,活动时要有人陪伴、搀扶,以防晕厥跌倒。

  老年人活动范围内保持明亮的光线,这是预防跌倒的第一步。光线的强度适中,太强或太弱都会使老人感到眩晕或者看不清物品。灯光开关设计要特别,例如外环显示灯或者荧光贴条,方便老人寻找开关。夜间应留盏夜灯,以方便夜晚行动。

  屋内家具或物品的摆放以不妨碍老人走路为宜,将环境中的危险源移除。室内家具的摆设位置要固定,不要经常变动,有障碍物的地方要及时清除,以利于通行。

  保持地面干燥,地板不宜太光滑,可铺设防滑地板,物品应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

  浴室是最容易湿滑的地方,也是预防老人跌倒的重点区域。浴室及洗手间地面应保持干燥,防滑的地面及扶手是基本的要求。马桶、洗手台及浴缸旁都应装上坚固的扶手。

  注意外出安全,外出行走时不宜穿拖鞋,应穿防滑的胶底鞋,避免到人多、拥挤和湿滑的地方。

  夜间下床“三个半分钟”

  临床上,脑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常发生在夜间。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许多病人白天心脏跳动都很平稳,唯独夜间有几次大的波动并伴有心率失常、心肌缺血,且大部分发生在夜间起床上厕所时。这主要是由于体位的突然变化,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特别是老年人,交感神经调节速度慢,更容易发生危险。为预防夜间出问题,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到“三个半分钟”,即夜间醒来,睁开双眼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坐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

  老年人倒地先别扶

  老年人突然倒地先不要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老年人摔倒常见的原因是脑卒中引起脑内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发生昏迷、偏瘫等;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引起眩晕,一般无意识障碍;大脑临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心绞痛急性发作;不慎跌倒导致骨折及癫痫等。由上述原因引起的突然跌倒,一般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很可能“帮倒忙”。如脑卒中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跌倒后,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反而使病情急转直下;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此时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如发生骨折和脱臼,搀扶又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椎骨折的病人,若损及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如果脑血管破裂,病人最怕慌乱时的挪动,一旦扶起可能加重病情。

  因此,遇到老年人跌倒,要先观察其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的,可询问跌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是心绞痛病人,帮助服下急救药,再视情况送往医院。遇到昏迷或有语言障碍的病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遇到呕吐的病人,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反流到呼吸道引起窒息。搬运病人时,要一个托头、胸部,一个托腰、臀部,一个托腿、脚,动作宜缓慢、平稳。

  老年人跌倒是可防可控的,家庭关怀对老人尤为重要,家庭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成员的良好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呼吁整个社会关注老年人,首先从预防跌倒开始,真正笑做“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