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安全:远离“忽悠”记住六个“一律”

——360发布防电信诈骗报告:骗子最爱扮运营商、领导、快递 警方提示

来源: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刊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0日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近日发布《2016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基于大数据研究对骗术发生率“排名”显示,在用户接到的所有诈骗电话中,金融理财类诈骗最多,占比达43.2%。

  《报告》显示,在用户吐槽量最大的金融理财类诈骗中,虚假证券诈骗所占数量最多,占比为32.9%;其次是虚假贷款诈骗,占比为25.6%。在身份冒充类诈骗中,冒充电信运营商的诈骗数量最多,占比为26.0%;其次是冒充领导(包括公检法机关领导),占21.2%;冒充快递的排名“第三”,占14.3%。此外,骗子还常常冒充“医保社保机构”“商家客服”“银行”“学校”“亲友”等行骗。《报告》分析指出,骗子往往有一套非常完整成熟的骗术体系和套路,在接通电话后,可快速进入“角色”,有些“老手”从语调到措辞几乎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程度。

  《报告》还对骗子的作息规律进行了分析:每周五到下周的周一,诈骗电话呼叫量均超过一周总量的15%,而周二到周四的呼叫量相对较低。从一天24小时的呼叫量情况来看,诈骗电话高峰期出现在8时至11时,22时以后相对较少,1时至5时则是诈骗电话呼叫量的低谷期。

  为何电信诈骗案例屡被报道,却仍然有人中招?公安宝坻分局刑侦三大队副大队长李子光分析认为,“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犯罪”“你的信用透支需负刑事责任”等都是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的由头,这些手法并不新鲜,但由于极具恐吓性,极易使防范意识较差的人受骗。为避免上当,接到上述来电后,应首先打110或向亲友询问。李子光表示,时下电信诈骗虽手段多样,但最终都会露出要求“银行转账”的狐狸尾巴,因此接到不明来电后,凡未经与熟人、朋友确认的情况下,切勿给陌生账号转账汇款。

  李子光特别提醒中老年人,做到六个“一律”,可远离电信诈骗:接到陌生人电话,只要谈到银行卡、转账、支付宝等,一律挂掉;只要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只要谈到“电话转接公安局、法院”,一律挂掉,因为公安机关和法院的电话从来不会转接;只要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挂掉;所有短信,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微信中陌生人发来链接,一律不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