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老年人关节炎春季频发 和风寒湿气皆重有关
由于气温不稳定,天气忽冷忽热,致使不少关节炎患者备受煎熬。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炎、肩周炎等关节病患者极易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疼痛加重的困扰。近日,在重庆圣保罗医院骨科来了一位关节炎患者,而导致他关节炎突发的原因竟然是“感冒”。
感冒若不及时治疗
或引发反应性关节炎
时冷时热的天气最易引发伤风感冒,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常见病而不以为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感冒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迁延,也有可能会让关节受连累,患上反应性关节炎,导致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影响。
市民吴阿姨断断续续感冒两个星期了。“感冒哪里算什么大事嘛?吃点感冒药,多喝水就行了,没想到这次还把关节炎引发了。”吴阿姨说,感冒后,总觉得走路没力气,稍微多走几步路,脚踝就疼,“最开始还以为是年纪大了缺钙,哪里想得到感冒也能引发关节炎。”
“反应性关节炎是一种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后出现的无菌性炎性关节病,虽然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在内的绝大多数微生物感染后均可引起该病,但临床遇到的多为呼吸道感染后引起。”重庆圣保罗医院骨科专家介绍,反应性关节炎多表现为膝踝和足部小关节等,较腕肘和手部小关节等上肢关节受累,而受累关节通常出现肿胀发热压痛和运动痛,“典型病例炎症也可累及肌腱附着在骨的部位,可出现足跟痛,也可有下腰痛和臀部疼痛。”
关节炎不能一直忍
50岁以上的人群要小心
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同时也是导致中老年人致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每年接受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大部分为骨关节炎患者。许多重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余生。
据重庆圣保罗医院顾客可专家介绍,有很多老人在年前出现手指发麻、膝关节胀痛、上楼抬腿困难、关节肿痛等轻微症状,认为是因为天气太冷,关节的正常反应,等到年后天气转暖,多加锻炼,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让人想不到的是,开春后,天气虽然转暖,但是病情却不断加重,甚至出现关节畸形,疼痛难忍。
实际上,春季气温与气压变化无常,往往超过老年人自身调节和适应的能力,造成局部体液循环紊乱,同时与本身膝关节疾病病理因素相互作用,就会促使关节囊及滑膜挛缩,进一步刺激关节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复发甚至加重。
值得注意的是,关节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严重时会导致关节变形,甚至丧失行动能力。因此,当老人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光靠“忍”。老年人应当适度增加锻炼,坚持科学锻炼,积极预防关节病。
晨僵、肿胀和疼痛
这些都是关节炎的信号
在重庆圣保罗医院骨科病房里,不少患者在患病初期的症状都极为相似,最集中的三大症状为“晨僵、肿胀和疼痛”。
对此,重庆圣保罗医院骨科专家进行了解读,“关节炎分为很多种,以最常见且会诱发多种并发症的类风湿关节炎为例,关节晨僵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晨僵是指病人早晨起来或睡醒后某一关节或某一组关节出现僵硬感、紧束感、活动不自如。起床后经活动或温暖后僵硬感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僵硬感程度逐渐加重、晨僵持续时间延长,需要长时间的活动才能缓解。临床多见于手指关节和膝关节,也见于腰背部。初始患病关节亦表现出红、肿、痛及活动不便等,久则关节畸形或强直。”
曾有数据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几乎与糖尿病相似。与普通人群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因心肌梗死和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导致死亡的风险增加约50%。
而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周围关节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可反复发作并引起心、肺、肾、眼及周围神经的病变。
所以,关节炎患者中除了关节过度摩擦的患者要多休息少活动,其他患者可以适当做些低强度的短时间运动,比如关节的拉伸,短距离骑行等,运动时应经常变换体位,避免一个关节承重过久。同时,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类食物,少饮酒。如果患者是肥胖人群,减轻体重也能帮助减轻关节的压力和磨损,可以有效地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