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五技能让老人 获得高品质“夕阳红”
吃饱穿暖已不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唯一标准,高品质的“夕阳红”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近日,英国伦敦大学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称,具备情绪稳定、决心、掌控力、乐观、责任心等五大处世技能,在晚年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
情绪稳定 人到晚年,精神状态容易脆弱敏感,情绪的稳定性大不如从前。特别是慢性病缠身、刚刚退休的老人,很容易出现厌烦、埋怨等负面情绪。还有些老人天生脾气暴躁,让身边的人敬而远之。如果不能及时自省,很容易被家人冷落。如果情绪越来越低落,焦虑、抑郁、心脏病、糖尿病等情绪敏感性的躯体疾病就会主动找上门。
其实,老人一生经历风雨,本该看淡一切。情绪暴躁无非是因为放不下名利、钱财、情感等身外之物。倒不如放平心态,多关注自己的身心感受,四处转转,寄情山水。
决心 有些老人过日子总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比如,想出去旅游却难以迈出第一步,总是担心“万一走不动咋办”“也没人陪我去”等。
专家表示,下决心的关键一步就是采取行动。不找借口,不去争论,不做冗长分析,不对过程的艰辛发牢骚,不担心他人的任何想法,也不懦弱地推迟耽搁。不妨列一张愿望清单,按照向往程度排序,马上着手去做第一件事。
掌控力 很多时候,挫败感来源于一些细碎的失控感。年龄越大,身体状况不好了,这种失控的感觉就越发强烈。
其实,只要老人们选择去改变,就能找回对生活的掌控力。首先,承认掌控感的缺失,并相信通过努力能获得部分掌控权。其次,兴趣爱好不能丢,给生活设定一些细化的目标,比如花3个月学习园艺等。再次,遇到情绪焦躁或消沉的时候,把当时脑海里想说的话写下来,每个月都回头看看,从中找到管理情绪的关键点。
乐观 乐观是长寿老人的唯一共性,性格乐观的老人适应能力更强,心脏更健康,罹患认知障碍的风险较低。
专家表示,人老时,得失心更淡薄,容易变得乐观。但如今社会浮躁,也将老年人裹挟其中,使得当代老人的得失心反而越来越重。老人应多读书看报,凡事往好的方向看。
责任心 美国一项追踪调查显示,做人谨慎细心、做事有耐心,责任心强的老人最长寿。
老人最需要把责任心用在自己的身体和家庭上。身体不舒服,既不要过分担忧,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到医院咨询。退休老人更应把责任心放在家庭,而不是抛下老伴,自己出去打牌、工作、游山玩水。对家人尽责,才能享受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