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如何让老人老有所依 政协委员提出养老建议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大量老龄人口对养老设施、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养老事业发展与养老需求不协调、不充分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省政协委员的关注。如何让老人们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幸福生活,委员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加快构建社区化推动养老体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和全社会日益关注的大事。如何更好地构建合理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委员叶道明建议,完善与老龄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规政策标准,统筹规划、设计、建设全龄化养老社区,对新建住宅,在住房规划、设计、道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运动场所等一切硬件都要按照老龄社会来设计建设,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区域,宜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和度假型养老社区,提供候鸟式的养老模式。
“可以借鉴德国经验,政府出台优惠措施,让房地产商有积极性在养老社区建设‘多代同堂小区’和‘多代屋’,使多代人互相照应彼此的日常生活。”叶道明建议,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社区“老幼”志愿结对子活动,在不同家庭之间开展互帮互助。例如,身体较好的老年人可以代替工作繁忙的年轻父母接送幼儿园及小学生上学、放学,辅导作业,让年轻家长安心工作,下班后再把孩子接到到家中。
此外,叶道明还建议,建立老年服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在高校设置专业课程,加快老年医学、营养、护理和心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
促进“互联网+社区养老”新业态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始被应用在养老服务领域。“互联网+社区养老”作为新兴业态,可以通过O2O等方式搭建养老服务网络平台,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需求,释放信息消费潜力。
对此,委员张喜奎表示,这次民盟福建省委提交的集体议案中就提到,目前“互联网+社区养老”具有多项优势。例如:可以依靠互联网实现养老市场供需匹配,解决信息流通不畅问题;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的问题;增强服务管理效率,解决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还可以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他建议,推动我省“互联网+社区养老”发展,应以社区为纽带,通过O2O等方式搭建养老服务网络平台,提供看护护理、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发展老年电子商务、老年互联网金融、老年教育、法律援助等新业态。要立足我省省情,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发展以下四个领域:一是以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二是以老年产品用品为特色的电商服务;三是以老年人健康管理为特质的信息服务;四是开发老年金融、老年教育、法律援助等其他延伸性信息服务产品,挖掘老年人的信息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