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规范“老年代步车”须尽快填补法律空白
在不少地方,一些外形尺寸与机动车无异的“老年代步车”,不需要办理任何证照手续就大摇大摆上路,成为公共安全一大隐患。此类“老年代步车”的问题可谓老生常谈,但不得不正视的是,对“老年代步车”到底该如何治理,尚无确切的答案。因存废的大方向不明,往往是治理一段时间后,“老年代步车”保有量又持续增加。
真正的“老年代步车”是一种医疗器械,车速基本控制在每小时10公里之内,速度低、刹车灵、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且不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不过,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老年代步车”,车型杂乱无章,无论是质量参数、行驶速度,还是续驶里程、安全技术性能,都达不到现行电动汽车标准,未被列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生产没有统一标准。因而,“老年代步车”不能当作电动汽车加以约束和管理;“老年代步车”许多是四轮的厢式车型,如果按照两轮的电动自行车来管理,标准又过于宽松,对治理乱象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另外,由于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老年代步车”进行规范管理,一般情况下,交警部门只能劝说驾车的老年人不要驶入机动车道,只要其不违反交通法规,也难以对其进行处罚。上述这些问题导致了“老年代步车”在管理上存在法律空白,这是造成“老年代步车”乱象的主要原因。
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对“老年代步车”的管理是必要的。但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从产品的生产源头抓起。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老年代步车”产品的统一标准,在质量参数、行驶速度等方面严格监管,不让一台不合格的代步车出厂;而对一些非法生产或改装“老年代步车”的黑工厂,予以取缔并严厉处罚,从而在源头上堵住“老年代步车”的安全隐患。还应尽早出台有关“老年代步车”的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也让交警等部门在执法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此外,一些驾驶代步车的老年人,也应该增强法治意识和安全隐患意识,为了自身和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与机动车“争路”,不违反交通法规。简而言之,要通过全社会合力治理,消除“老年代步车”一切安全隐患,让它真正成为老年人代步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