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五举措夯实社区教育
一是强化师资配备。社区学院教师以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为主,配备专职人员15人;镇街区社区分院按不低于本地常住人口万分之一点五的比例配备专职教师,单列编制,所需专职教师主要从教育内部调剂。社区学院聘请农业、畜牧、林业、农机、科技、卫生、民政、人社、公安、司法、安监、经信、体育、文化、妇联和共青团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和能工巧匠以及养殖大户、种植大户等本地专家组建寿光社区教育讲师团,作为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相应的培训,以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镇街区分院要成立不少于20人的镇级社区教育讲师团,登记造册,并广泛吸收志愿者,建立市、镇(街、区)两级师资库,实行师资共享机制。
二是进行需求调研。依托镇街区社区服务中心,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社区教学站上报社区分院,社区分院制定培训菜单,上报社区学院,由学院调配师资安排培训。建设完善校企合作联络员队伍,定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根据社区居民的转移需求举办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有效转移。召开校务委员会会议,由市直部门和镇街区分院分别提报市级培训项目和面向全市开放的田间式观摩项目,社区学院汇总制定培训方案,统一组织安排培训,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培训。
三是开展多元培训。面向“三农”开展食用菌、特种动物养殖、苗木繁育、大棚蔬菜、海水养殖等高端生态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会计、建筑、家政服务、智能楼宇、电气焊、服装等职业技能培训和文明礼仪、人口计生、家庭教育、法律法规等乡风文明教育。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四是丰富培训方式。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灵活确定培训场所,采取集中授课、分散自学、送教上门和网上学习等多种方式安排教学,选择20户养殖场、50户种植园和60家工厂,建立校外培训教学站,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社区学院每年举办学历教育和全市性的短期培训班100期左右,镇(街、区)在社区分院、教学站举办的培训班1000期以上,年培训农民15万人次。
五是保障办学经费。建立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市政府按全市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2元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专款专用,全部用于社区学院改善办学条件,培训师资,表彰先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及咨询、研究、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镇街区按照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落实镇级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由镇街区分院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分院和教学站的培训活动,以保障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