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天津:社区教育百花齐放 终身学习不亦说乎

来源: 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0日

   宋朝思想家、教育家朱熹说:“无一人不学、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倡导的是学无止境的理想社会。而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更是我们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而人在学校接受系统教育的时间不过短短十几年,发展社区教育才是承载全民终身学习的必经之路。

  中秋刚过,在河东区各个社区,联欢会上居民们表演的才艺、邻里一家亲活动中一起亲手制作月饼其乐融融的场面、居民们口耳相传的中秋民俗和茶道礼仪……这些丰富的活动、和谐的场景大都是社区教育结出的累累硕果。近年来,河东区社区教育工作紧紧围绕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凸显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形成了以人为本、服务全民、创新机制、优化全程的社区教育良好工作局面,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广泛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积极营造居民参与,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氛围,努力建设社区居民美好的精神家园,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区学校设施齐

  与学生上学有学校、教师一样,社区教育也有专门的学校和社区教师。河东区在每个街道都设立了社区学校,每个居委会都有社区教育分校,每个街道都配备了专职社区教师,近年来,二号桥街道、东新街道、向阳楼街道社区学校先后被评为“天津市示范社区学校”,为居民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走进二号桥街道社区学校,还没到门口,悠扬的乐曲声就传了出来,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天籁之音合唱团正在上课。二号桥街道社区学校有两层,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有8间专用教室、一处活动露台和一处活动场地。每年参加学习及培训活动的人数达到一万余人,年培训率占地区常驻人口的17%。社区学校设置有书法、四季健康、合唱、亲子美术、健康美食、手工编织、手绘、根石艺术 、中国象棋、跟我学太极等课程,所有课程均编制有教学计划以及教材讲义,每周按课程表安排上课及活动。居民王女士经常参加社区学校的课程,她说:“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就是没机会学。这里环境好,上课时间也固定,还有专业老师教,也认识了不少朋友,真是一举多得。”

  要把社区学校办成具有一定规模上品牌的规范化学校,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坚实的力量基础。河东区有一支90余人的专职社区教师队伍,在社区教育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师范专业张家萍是向阳楼街道的社区教师,她用专业所长把一些爱好唱歌,但是根本不懂音乐的人组织在一起,组建了向阳合唱团,从最基本的发声开始训练,教授乐理知识,使每个团员的音乐素养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向阳合唱团现有团员50人,平均年龄61岁,屡次在市、区各类合唱比赛中获奖。

  特色课程选择多

  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壮大,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区社教办积极探索社区教育新的形式,注重街域特色和百姓需求,社区教育形成了“一街一品”的教育模式,开发了许多贴近百姓生活的特色课程,打造了大众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等于一体的社区教育品牌。

  大王庄街道社区学校自2011年起与一商茶城开设了“茶文化”特色课程培训。由茶城的茶艺师为居民们介绍着茶叶的分类、泡茶的不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还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茶艺表演。居民品尝着香茶、感受着茶艺带来的精神享受,对茶文化深邃的精神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居民还就平时自己在购茶、品茶、喝茶的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进行咨询,茶艺师也耐心地一一解答。“我们街道的社区教育品牌就是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了书法、国学等一系列课程。”大王庄街道社区教师郭艳红介绍,“与一商茶城"合作办学",既借助了辖区资源,也迎合了居民的需要,非常受欢迎。”

  向阳楼街道则以“百姓课堂”为街域特色,从居民中挖掘了不少社区教育骨干,形成“百姓课堂百姓讲,百姓课堂百姓参与,百姓课堂百姓受益”的良好局面。课程内容涉及音乐课、手绘课、中国象棋课、书法课、美食课、根石艺术课、健康教育课、太极拳课等。除组织社区居民听课外,要求各社区指导教师和文教主任参与听课、评课,通过这些活动,使街道的社区教育更加贴近居民生活,更加贴近居民所需,既凸显社区教育特色,又为居民所喜闻乐见,同时扩大了居民受教育的覆盖面。

  掌上学习更方便

  传统的社区教育由于时间地点的限制,往往受众群体集中于平日的老年人活动和假期的青少年活动,出现“顾两头”的现象。而最需要“充电”的上班族因为忙于工作和家庭,很少参加社区教育活动。为此,区社教办创新思路举措,借助互联网技术,运用“互联网+”社区教育的模式,不仅在大直沽街道试点开发了社区教育公共微信号,而且号召全区社区教师制作“微课”,今年河东区社区教师荣获“第二届NERC杯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微课程评选”二等奖1个、优秀奖5个。

  翡翠与玉髓有什么区别、如何选购个人计算机、公共场合有哪些社交礼仪、纸杯蛋糕如何制作、关公信仰从何而来、大直沽三宗宝是哪些……社区教师将这些有趣又实用的小知识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微课”,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就能掌握一个小小的知识点。“上班族平时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我们就将复杂庞大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分解成便于学习理解的小知识点,方便大家随时随地学习。”大直沽街道社区教师张荣今年制作了“微课”《漕运文化的起源》,别看短短10分钟的课程,张荣准备了几个月才完成。张荣还将微课程上传到了正在研发的大直沽社区教育公共微信号上,“以后,居民就可以通过关注我们的微信号,随时随地观看我的"微课",利用碎片时间即可进行学习。”

  大直沽街道社区教师们建立的“天津之根大直沽”微信公众平台共分为六大主题,分别是:直沽百年、直沽文化、直沽风采、社区教育网、社区展示和社区教育。每个主题下又根据各自的内容侧重分成若干个板块,系统地介绍了大直沽的文化和历史沿革。此外还增添了直沽景点和周边资讯两个小板块,方便用户查询实用信息。微信公众平台不仅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也成为宣传直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