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间艺术平台,秦腔唱响三秦大地
一、活动背景
秦腔,发源于陕西、甘肃一代,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用“梆子”击节,故也称“陕西梆子”,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秦腔的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同时又兼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社区秦腔队项目小组,保障工作实效性
为保障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提高管理力度和综合水平,特邀秦腔爱好者臧纯佳担任该项目负责人,张文龙、金杰、寇军、李彬锋、霍建新、田玉琴 、陈洪斌、张崇英、王小明、孙靖、汪洋、张媛为项目小组组员,共12人,参与该项目建设。
(二)制定社区秦腔队管理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1、在自愿参加秦腔队的原则下,积极参加队里组织的各项活动;
2、服从队领导安排,听从领导指挥,不搞自由主义,不听劝者,如若出现任何安全事故责任均自负。由于各种原因退队者,可直接向队领导提出离队;
3、按时出席活动,有事提前请假(活动时间:每周六周天晚7:00至10:00,活动地点:西航社区外招小区渭滨公园);
4、集思广益,认真训练,互帮互学,努力提高秦腔队整体水平。鼓励队员提合理化建议,多关心集体,多做有利于队伍建设和团结的事情;
5、每位队员要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道德,在活动期间,禁止打架斗殴吵闹等不文明行为,不听劝阻者,可劝其退出秦腔队;
6、队员在参加队里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每人都要时时注意自身安全,外地演出时遵守领导安排,如不听劝,出现不安全问题均由本人负责。
通过制度管理,配发统一服装、道具, 制定详细排练计划,定期组织秦腔队进社区表演,宣传社区文化,促进社区教育,吸引社区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三)、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加强队伍建设需要
随着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大家开始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的需求。我社区本着以创新文化机制为主,通过营造一个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陶冶情操,从而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提高我社区文化档次,故项目小组决定组建秦腔队,并利用秦腔表演这种艺术表演形式向社区居民展现我社区特色,塑造我社区良好形象。其具体实施方案下:
1、宣传动员阶段: 由社区主任牵头,各个委主任辅助工作,向社区居民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并充分利用党员大会、群众大会、报刊杂志、宣传栏、西航广播等形式宣传秦腔队,扩大宣传面。
2、文艺队伍人员招募阶段: 利用社区宣传栏和西航广播发布秦腔队招募信息。根据“四知四清四掌握”将具体宣传工作分配给各个委主任,各片区负责人对所辖片区进行人才摸底调查,并将调查信息汇总后积极反馈项目领导小组,对具有文艺特长的人员进行宣传动员,力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
3、素材搜寻阶段: 秦腔队是一支新成立的文化队伍,由于没有基础,一切应从零开始,故要广泛发动秦腔队队员,集思广义、博采众长,通过交流学习、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素材,再结合本社区实际,整理出内容健康、文明向上的秦腔表演节目素材。
4、编导排演阶段: 节目素材搜集完成后,则由秦腔队长选择合适人选进行排练,排练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00至12:00。若期间遇到社区其他活动安排则以社区活动为主,排练时间则自行增加。
5、持续发展: 充分调动我社区秦腔队所有成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入了解和发挥每个队员的能力,吸取他们对我社区秦腔队发展的建议,加强队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各成员综合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热爱活动,各尽其责,落实工作,以共同进步带动我社区文化事业发展,努力开创我社区文化事业的新局面,活跃社区文化事业,为社区居民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的居住氛围。
(四)、制作秦腔活动站表演节目单,规范活动内容
折子戏:三对石、两斩一下、赵氏孤儿、游龟山、三滴血、双锦衣、金沙滩、斩单童、周仁回府(忠义侠)、辕门斩子、放饭(牧羊卷)、铡美案、三娘教子(双官诰)、打镇台、四贤册、十五贯、三堂会审(玉堂春)、苏武牧羊、花亭相会(对玉环)、卖画劈门、祭灵、火焰驹、孙膑坐洞、黑叮本、火焰驹、卖苗郎、拾玉镯、镇台念书、走雪。
旦角戏选段:西湖山水、忠义人、一勾话、三回头、辕门斩子、三击掌、数罗汉、走雪、三滴血、祝福、打鸳鸯、藏舟、河湾洗衣、十五贯、玉虎坠、这半响、商芳会、包相爷于我讲一遍、王朝传来马汉禀、白逼宫、夫妻双双把家还、劈山救母、状元与乞丐、表花、打镇台、河湾洗衣、状元媒、于无声处、斩秦吴、秋风顺、金沙滩、生死牌、黑虎坐台、五典破。
三、主要经验
西航社区秦腔队通过积极投入这次活动,彰显了社区的特色,渴望更科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社区对这次的民间秦腔队文艺表演活动总结有如下几点经验:
(一)组织健全。此次活动主要由社区领导带领辖区各个委主任充分利用社区各种资源宣传及招募社区民间秦腔队队员。社区主任尤为重视本次活动,从动员工作到具体活动,层层把关,为活动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分工落实。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地完成分配下来的工作,将本次活动从点到面的链接起来,并通过秦腔表演演出让居民崇尚文明、热爱生活的意识深入人心。
(三)积极配合协调。在组织队伍实践演出时,我们的社区工作者积极协调与各单位、各成员之案件的利弊关系,保证了整个秦腔队的和谐稳定。我们看到了我们社区工作者与居民之间团结、帮助、互助相得益彰的良好团结精神。
(四)居民积极参与。 整个活动的核心紧紧围绕着辖区居民,由居民组建,又为辖区居民群众营造出一个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取之于居民,用之于居民。这样的配合协调凝聚了人心、也不断提高了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
通过秦腔队演出活动的开展,社区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准备时间要充分。活动开展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二是细节考虑要周到。要考虑好活动的每个细节,将表演活动做到尽善尽美。三是分工要合理。合理的分工尤为重要,不但能事半功倍,更使得活动效果达到最佳。社区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要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并相互团结,我们相信这样它会在我们手里成长。并且我们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特点,挖掘发展,和社区共同进步。
四、政策支持与难点突破
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之一,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只有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把它纳入社会大系统,才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它是构成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历史任务。
西航社区秦腔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参与人员年龄老化体弱多病,训练演出受影响、活动站资金短缺等困难,社区工作者通过较长时间的排练及未央区教育局及时下拨资金克服了困难。
五、成效与贡献
西航社区秦腔队弘扬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区文化艺术生活,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文艺演出和其他艺术活动,训练、提高秦腔队成员的表演水平,展现大社区的精神特色,为三秦大地添光增色。
六、分析与启示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它具有促进社区居民形成积极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道德规范,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培养社区角色等主要功能。
七、工作展望
西航社区通过秦腔队的成立训练演出,总结了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对秦腔的热爱,宣传了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后我们要以点及面,开展更多的社区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为创建和谐社区、人文未央,构建学习化社会而努力。
秦腔训练演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