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刘栋:基层成长起来的信息化能手

作者:姜国乐 尹彤 岳远翔   来源: 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2日

  十六年前,他从警校毕业,成为一名派出所民警。在基层工作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便萌生了用电脑代替人工的强烈愿望。尽管工作任务重,熬夜加班是常态,但他仍坚持把点滴的闲暇时间都用到了钻研电脑技术上。通过多年的努力,他先后拿到了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第二学历和硕士学位。在科技知识的充实支持下,他很快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能手。五年前,他在全市公安机关计算机岗位竞职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选到市局信通处,开始从事他更为专业的信息化工作。五年来,他主导建设的公安实战应用平台获得全省公安机关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他被评为大数据警务云实战应用能手。他就是济宁市公安局信通处民警刘栋。

  信息数据的“挖矿工”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刘栋认识到,公安工作的信息化离不开丰富的数据支撑。没有了信息数据的支撑,再好用的系统,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他常说:“我就是要做一个‘挖矿工’,只不过,我挖的不是普通的煤矿铁矿,我挖的是数据信息的‘金矿’”。

  几年间,通过采取内部资源整合、互联网数据获取和部门间信息协作等多种有效手段的开展,截至2015年底,他所负责的数据仓库系统已累计汇集了90余类70亿余条数据。他所撰写的《开展数据资源整合 聚力警务信息实战》一文,获全省大数据警务云实战应用评比二等奖,并作为全省唯一的信通民警随省厅警务云实战应用报告团在全省巡回宣讲。

  丰富的数据为公安一线警务信息实战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撑。与此同时,由于开展部门间的信息协作,也为人社、民政等政府部门节约了大量行政成本,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例如,2014年以来,通过与市人社部门信息协作,在全市居民医保卡换发工作中,使群众足不出户,不必二次照相,凭身份证照片即可完成申领换发,既方便了群众,又极大地缩短了工作人员核查居民信息的工作周期,仅此项工作就直接节约各项资金成本近千万元。

  系统建设的“泥瓦匠”

  在刘栋看来,搞信息系统建设就像盖房子,房子质量好,泥瓦匠就得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同于购买成品系统,几年来,他所负责的信息系统项目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建设,这对建设者的要求更高。从系统框架到功能应用,再到用户界面,无一不需要建设者的认真细致和反复推敲。为保障系统建设的足够先进,他要不断去学习接触新技术新事物,才能确保引入的技术能够最大化服务公安工作。

  尽管自己在基层工作了11年,但刘栋说,要保证建成的系统功能符合广大民警的使用需求,他的基层经验还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到一线民警中“取经”。因此,到基层开展座谈、交流、调研成为他进行系统建设的必修课。几年间,他的足迹遍布济宁12个县、市、区。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了严重的肠胃疾病。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所负责的实战平台项目,得到了基层民警的广泛认可。据不完全统计,2014至2015年两年间,济宁使用该平台获取案件有效线索2700余条,破获案件1300余起,抓获嫌疑人1500余名。实战平台也因此被基层评选为“全市公安机关为基层服务”十佳实事。

  服务实战的“好帮手”

  刘栋是从公安机关基层成长起来的,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战友们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服务,降低战友们的工作量。

  数字证书是公安民警办公办案的重要工具,为了能使基层民警更好地使用数字证书,他在全省实现了数字证书“两个第一”的突破。第一个在全省实现与警员人事库信息的实时核查比对,第一个在全省设立县区级数字证书制证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缩短了基层民警申领更新数字证书的流程,减少了办证期限。为解决基层民警在数字证书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他主动编制了《数字证书使用常见问题处理手册》,解决了信息化过程中民警的困惑,有利地保障了信息化的实施。为能快速有效地为实战服务,解决基层工作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他还创建了专门的交流平台,基层民警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直接在平台上交流解决,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为让广大一线民警在实战需要的第一时间就获取到自己需要的数据,他通过积极思考,查阅文献资料,创新性地提出了“信息查询三级动态授权”的机制做法,既较好地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又让真正的办案民警可以第一时间查询到想要的信息。该机制因此获得了济宁市公安局首届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通过这种动态授权机制,减少了审批流程,辅助民警破获了大量小案件,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