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补齐师资短板
近年来,镇江技师学院 “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取得成效,在校生规模越来越大,使得师资尤其是对口专业师资出现短缺,加强师资建设迫在眉睫。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学校使出“组合拳” ,补齐师资短板。
一是实施公开招聘,为学校“选才”。 作为技工类学校,技能教学是不可忽略的重点工作,学院在公开招聘过程中,对应聘教师——无论是在职应聘还是应届研究生应聘,突出“技能”要求,技能成绩优秀者优先聘用;对在技能大赛中获得国赛一等奖的技能人才学校给予优厚条件,招贤纳才。
二是积极搭建平台,为学校“引才”。学院邀请镇江市技能大师——江苏华通动力重工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宦继和等走进课堂进行专场教学。技能大师产业园落户学院后,学院为相应专业的学生安排大师授课。近日,又邀请德国专家来学校为机械系汽车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三周的教学指导和实训工作。另外,学院每两周一次利用“立德讲堂”邀请专家为相关教师进行讲座。
三是开展多项培训,为学校“育才”。学院把师资培训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各级各类培训,仅2016年就有80人参加了培训,参训人数占全校教师的五分之一。同时,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师,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明确师徒双方职责;启用校内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培训,选派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回校归来撰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院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四是走进企业,顶岗培训。学院依托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教师,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06〕11号)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学院每年组织教师与北汽(镇江)汽车有限公司、苏州博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去,进行“教学研究——企业实践”一体化实践,企业的优秀技师和学院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进一步提升了学院教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
通过师资的多层次培养,促进了学院教师的成长,2016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硕果累累。王顺宝获评省级教学名师,郜社江、张丽琴获评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精准化的技能训练,技能大赛成绩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