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南海搭建新型校企合作共享平台

来源: 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9日

  南海区智能制造校企创新联盟日前成立,相关负责人希望借此改变以往单向沟通模式,搭建新型校企合作的供需信息及技术共享平台。

  该联盟由南海技师学院牵头,携手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德国欧中经济技术中心、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佛山市汽车行业协会、南海区机械装备行业协会、佛山市模具行业协会、南海区铝型材行业协会、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共同发起。

  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黄丽意说,联盟的成立有两大目的,一是为了促进国内外优秀科研机构和院校的科研成果在南海企业得到转化推广,有效帮助南海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二是搭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为南海当地培养急需的高水平研发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传统的校企合作是一种单向的技术转移,通过联盟,我们希望搭建一种新型的技术共享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借助成员单位中的行业协会力量,吸收更多的企业加入联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能人才培训。”南海技师学院副院长甘汉忠说。

  在10家联盟发起单位中,既有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也有多家智能装备企业。它们为什么加入?对该联盟有何期待?

  西门子(中国)▶▶将开展人才合作计划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销售经理向小波说,西门子是自动化领域的世界先进企业,南海有庞大的客户群,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东方精工、菱王电梯等知名企业都是它的客户。在联盟建立前,西门子(中国)自身就已经和企业实现对接,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而联盟建立后,这种服务将以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方式实现。

  南海民营经济发达,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更是走在全国前列,西门子(中国)当然是想把这个庞大的客户群尽可能地收入囊中。但无奈人手有限,此前无法为有限数量企业提供自动化人才培训,无法进一步拓展市场。因此,破解这个困境也成为了西门子(中国)对南海区智能制造校企创新联盟最大的希望,“可以说,这是我们加入联盟的最大动力。”

  接下来,西门子(中国)将在机电方面与南海技师学院开展人才合作计划,由南海技师学院为西门子(中国)的客户提供培训,另外,西门子自建的“机电一体化认证”课程也将在这次合作中与南海技师学院实现共享,为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在甘汉忠看来,作为联盟单位之一的西门子(中国)可视为一个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它将为联盟内的企业成员解决智能化控制的技术需求。

  当下,南海民企普遍表现出了对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的强烈需求,作为联盟的牵头单位和成员之一,南海技师学院已采购了价值1000万元的自动化控制设备设施,以便更好地迎合、满足企业在生产设备自动化改造中产生的人才和技术需求。“一方面,我们会培养更多熟练掌握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与西门子(中国)的合作,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能人才支撑。”甘汉忠说。

  德国欧中技术中心▶▶希望将成果介绍到南海

  站在德国欧中技术中心的角度,职教专家、博士甘力山表示,对于德国欧中技术中心来说,加入联盟的最主要目的,是要将德国工业4.0成果,包括先进技术、技工培训成果介绍到南海。

  南海以实体经济为主、以民营经济为主、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企业较为缺乏相应的技术资源和渠道,同时也因为企业规模不大,难以独力承担聘请高端技术人才所需的费用。

  但甘力山认为,联盟的建立将有望改变上述这两个困局。“联盟的建立将有助于南海企业摆脱‘闭门造车’的困境,只要企业提出需求,我们将能快速在德国为其组织到相应的专家和技术服务。”甘力山说,联盟的建立将改变技术需求的供给模式,打破以往企业纵然有技术困难却无法找到合作单位解决的难题;同时,因为省、市、区都有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且德国欧中技术中心也会根据企业反馈的共性难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和技术服务,企业的相应负担将大幅降低。

  甘力山也有他担心的事情:“在我看来,目前这个联盟开展工作的最大难题是要解决企业需求该如何征集,因为此前几乎没有企业提出过需求,它们可能也不知道有这个渠道。”

  对于甘力山的忧虑,甘汉忠说,作为联盟成立牵头单位的南海技师学院已有初步的对策。除了借助行业协会力量加强宣传推广吸收更多企业加入外,联盟还将把秘书处设在南海技师学院内,在宣传手法上增加更多的新媒体元素,并以举办论坛、展示会等方式,加强校企之间、联盟与企业之间的双向沟通。

  ■相关

  南海举办校企合作洽谈会

  40家企业与20所院校成功配对

  佛山市南海区日前举办第十二届校企合作洽谈会,40家金融及科技型企业与20所参会院校成功配对校企合作,初步达成合作意向69项。

  纵观一众参会者,40家参会企业大体可分为知名金融服务机构和科技型创新企业两类。

  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曹锡慧说,对金融及科技企业的侧重是这一届洽谈会的鲜明特点,南海希望以吸引更多院校支持的方式,力促金融业在当地继续发展壮大,校企双方的沟通、洽谈和合作,将为这些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的良好平台。

  20家参会院校中除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本地高校外,还包括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更瞄准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机遇,邀来广西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理工科出众的高等院校,以满足南海地区发展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这场校企“联姻”在当天便开出了第一波的“硕果”。多家校企成功配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69项。40家企业将合共计划每年向院校提供就业岗位825个,每年向院校提供免费实操设备260台,每年向院校提供实习岗位925个。其中,院校和企业初步达成订单式培训合作意向6项,达成开设企业专班合作意向13项、拟培训人数3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