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
  • |
  •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工匠”是这样炼成的

——吉林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综述

作者:王敦富   来源: 《劳动新闻》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7日

  吉林市富薪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不到200人的企业。公司副总经理杨永民告诉记者,为了加强新产品开发,企业重金聘请有经验的调色师,产品畅销欧美,去年出口地板55万平方米。

  近年来,吉林市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着力培育“工匠”,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人才强市战略。

  为了完善培养机制,搭建培训平台,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该市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截至2016年末,吉林市高技能人才达到12.64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28.2%。从2010年到2016年,全市共培训高技能人才2.84万人,其中高级技师、技师5166人。

  该市还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以“首席技师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建立高技能人才领军带头人制度。目前,全市已建立三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三个“吉林省首席技师工作站”。

  通过一整套完整的培训、激励制度,吉林市培养出了农民工焊接专家徐龙杰、纺千丝万缕成就 “纺丝大工匠”美名的齐爱东等一批高技能人才。

  为培树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近年来,吉林市多方面表彰拔尖高技能人才,鼓励高技能人才成长。“十二五”以来,全市有4人分别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9人分别获得“吉林省技能大奖”和 “吉林省技术能手”称号;1名高技能人才获评享受政府津贴;207人进入吉林市高技能人才库,152人获得省“首席技师”称号,300人获市“首席技师”称号。一些身怀绝技的高技能人才不仅能拿高薪,还走上生产管理岗位。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到职业学校就读,目前该市不少职业学校推出了“3+2”、“3+4”班,学生在接受三年的职业技术教育之后,可以升级到合作院校继续学习,取得大专或者本科文凭。

  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国有企业高度重视。该市大型国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比较健全,建立了技能人才培养、用工待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搭建起人才成长进步的阶梯。在吉林市获得各级技能大奖、技术能手称号的高技能人才中,国企员工占大部分。全市技能人才专家库207名专家中,90%来自国企。

  目前,规模庞大、设施一流的吉林市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已接近尾声,将有效促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平台。该市也将以职教产业园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技能型人才学习有方向,发展有目标。

  记者在吉林市人社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该市将建立“大培训”工作制度,加快对企业在职职工、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等人员的培训,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依据重点产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提高技能人才的总量,优化技能人才结构,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使高技能人才达到技能人才的29%。

  通过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观念逐步转变,让“工匠”获得有尊严的薪酬保障,有尊重的社会地位,有荣耀的专业成就,使之安心在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就能成为创新创业的原动力,成为老工业基地加快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