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祥:“草根发明家”的“工匠之道”
陈继祥,国网东海县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参加工作31年来,只有初中学历的他,用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缩短了“草根”与精英的距离,斩获了31项国家专利,成为名副其实的“草根发明家”;他的“草根发明”,已为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3亿元。
坚持。在陈继祥的人生中,31是个很特别的数字:除了获得31项国家专利外,那就是迄今他已经在输电运行一线岗位上干了31年。16年的巡线生涯,陈继祥先后总结探索出了“阳光巡视法、风向巡视法、蜡笔巡视法、移向巡视法”等。“这些巡视法可以让我在巡线过程中更加节省体力,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提升巡线效率和质量。”陈继祥说。目前这些巡视法已经在公司系统全面推广。
陈继祥踏实肯干,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2002年,东海县供电公司组建带电作业班,他被委以重任担任班长。陈继祥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获得大专学历,配电、无线电维修、机械维修等相关专业书籍,他能找到的都会翻一翻,仅学习笔记就记满了100多本。
走心。陈继祥的每一个创新,都来源于他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他的发明中,有一项“一元钱线夹”专利让陈继祥很自豪,经过300多次试验,功能先进的新“线夹”诞生,即使带着绝缘手套也可以省时省力地安装电线。低成本的国家专利,安装线夹的时间却缩短了近一半。
积跬步而至千里,陈继祥工作走心,发明用心。近几年,他陆续发明出高压电流测试仪、倒落式抱杆施工工艺培训用模拟装置等15项设备及装置,目前已累计生产1.5万余台,为企业赢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坚韧。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论是工作还是人生都会遇到坎儿,这个方法行不通,就换一个,不要怕失败,多试几次,总能成!这是草根发明家陈继祥的发明之道。
在500千伏输电线路验收工作中,他发现分裂导线间隔棒安装误差率特别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空中导线距离定位没有配套设备。
怎样让走线器自己动起来?这摆在未接受过自动控制专业知识教育的陈继祥面前的最大难题。于是,他翻阅专业书籍,上网找资料,向专家请教,但一时依然无果。他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一直将这个难题铭记于心,时刻关注着。一次,他到电线厂参观,发现用于电线生产长度测量计数装置的工作原理,完全能够应用于他的创新项目。获得灵感的陈继祥立即奔走于大街小巷采购材料。经过两个多月近百次试验与打磨,样品制作成功,但初试中又出现各种问题。陈继祥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绞尽脑汁,坚持钻研,走线器才最终得以诞生。
问起陈继祥的发明之道,他回答道:“就是用心把工作干好,遇到困难想方设法克服它,人就应该有股子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