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三一”为抓手 打造应用人才培养体系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积极探索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获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一等奖
学生在公司进行项目实训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企业教师指导学生实践
位于“天府之国”的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是一所以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专业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和艺术类协调发展的应用型高校。学院在传承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人才培养优势的基础上,坚持“面向行业,面向就业,面向市场”的办学思路,以培养有系统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科技人才和技术领军型人才为目标。
长期以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按照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实践训练有机统一的理念,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传统,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三三一”实践育人机制,以实验教学“三级结构”建设为载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三结合”为保障,“一站式”校企合作为支撑,不断探索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全力构建实践教学“三级结构”,强化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践应用能力是衡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以教学改革为先导,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强化和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学院通过狠抓实验室建设,先后建成8个实验教学中心,共54类109间各类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11546平方米,构建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三级结构”:第一级为专业基础级,主要承担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任务;第二级为专业应用级实验室,以模拟、设计、工艺工程和应用实验为主;第三级为校企共建实践实训基地,以开展各类实际操作、实训和真实项目为主。
在各类实验室和实践实训基地中,“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应用电子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图形艺术实验教学中心”是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现代通信实训中心”和“4G通信联合实验室”则直接采用华为投入到电信部门的商用企业级设备,其技术水平领先省内众多高校。“解剖验证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与嵌入式实训基地”“机器人实训基地”等更是体现了学院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训的重视。
在强化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同时,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还积极推进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改革。改革后的实践教学,以项目为核心,题目具有完全的开放性,实验内容将课程实验和自主实践合为一体,项目制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贯穿全过程,学生则围绕项目自主完成设计和实验内容。这种基于“主动”模式的实践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兴趣和能力。
坚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三结合”模式,为实践育人提供师资保障
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既有企业工程实践经验,又有高校教学科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不仅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和重点,也是学院开展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的重点环节,对于增强应用型人才育人特色,进一步提高学院的育人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关键作用。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立足学院实际,积极构建由“优秀专职教师、电子科技大学现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构成的“三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一方面,通过聘用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优秀教师,带动学院专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聘用企业一线的优秀工程师,促进学院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在引进来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师资队伍走出去力度。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学院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他们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加快“双师型”教师的育成之路。
李明进,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微电子技术系一位拥有12年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长期的企业工作经历,让李明进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具有清晰的认识。教学中,他结合企业所需,根据培养目标和所需能力划定一条“知识点主线”,并围绕这条“主线”设置诸多小项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实现了在做中学。这种用公司项目管理方式来管理教学的模式正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果的真实写照。
经过多年建设,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三结合”师资队伍的建设模式,使得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明显。教师队伍中涌现了“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师”“四川省民办高等学校优秀教师”“微软金牌讲师”“微软银牌讲师”等优秀教师。此外,“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高,工程实践能力强,他们既是能上好课的教学名师,又是能带学生做工程实践项目的优秀工程师,其教学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也直接促进了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积极深化“一站式”校企合作,实现学业与行业的“无缝对接”
作为民办独立院校,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本身就是校企合作的产物,校企合作不仅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推进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办学以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充分利用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领域内积累的众多企业资源,以及合作企业国腾集团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领域资源,主动并广泛开展各类校企合作。
2012年,为适应国家产业发展,学院和国腾集团旗下的云计算研究中心合作创建了国内首个本科层次的“云计算科学与技术系”,共同培养云计算和大数据专业人才,这成为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创新办学体制、深化校企合作的又一典范。云计算科学与技术系自成立以来,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全过程更加贴近行业需求,符合市场发展。2017年,云计算科学与技术系还通过与国腾集团合作,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两个校企合作本科专业,进一步深化这种产学研一体化深度对接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实际上,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的重要办学模式,除“云计算科学与技术系”以外,自建校以来,学院根据社会和行业需要,还先后与企业合作开设了图形艺术系、媒体艺术系、航空分院等校企合作院系;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无人机研究所”“机器人实习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实训中心”等众多校内基地,合作搭建了“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等校内实践平台和“创智人才孵化中心”“成都菁蓉镇‘创客中心’5号孵化楼”等校外实践实习基地50余个。
校企合作最大的优势在于,设置的专业由企业的应用型专业团队作为支撑,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新、更实际和更需要的技能及技术传授给学生,并运用真实企业案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提供了贴近实际的载体与平台。这不仅提升了学生就业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接触社会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长,实现了从学业到行业的“无缝对接”。同时,校企合作的灵活办学机制,破解了高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难题,让人才具备的素养和能力与社会企业需求直接挂钩,培养的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践和工作中,动手与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工作能力更能得到企业的认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由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在人才培养中重视改革创新,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学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信息应用技术大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以及“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多个一等奖。此外,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还荣获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以及“创青春”四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众多奖项。 (曹忠 宋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