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职工刘荣芳年近半百7入考场通过“司考”
年近半百
9年7入考场通过“司考”
国家司法考试因题目难、通过率低而被称为“天下第一难考”。今年的司考成绩11月底刚刚公布,华能上安电厂负责后勤工作的一名职工,已49岁的刘荣芳,考出了393分的好成绩(全国合格分数线360分)。9年来,他7次参加司考,屡败屡战,备考时血压一度飙升到高压160毫米汞柱,靠降压药维持。虽然高分通过,他却无意以此为业,只想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如今他成了身边人的榜样,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人生的“另一种活法”。
备考
9年7进考场 屡败屡战
刘荣芳家住在城角街附近一个小区里。12月2日上午,刘荣芳打开一个大纸箱,把40多本司考复习书籍和自己打印的资料摞在茶几上,足有七八十厘米高。从理论到真题解析、模拟测试、案例分析、考前冲刺等,要历经至少八轮复习。广大考生的经验是,司考复习时间最好达到1500小时,至少也要在1000小时左右才有通过的可能。按每天复习6个小时计算,1000个小时就得花上近半年的时间。
而刘荣芳是边工作边备考的。
49岁的刘荣芳在华能上安电厂负责后勤工作。他的专业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职称是高级工程师。无论专业还是正在从事的工作,都跟法律毫不相干。
花了9年时间通过了司考,可以说是屡败屡战。这期间他经历了什么?是什么支撑着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还有勇气走进考场?
2009年,刘荣芳上网时偶然发现了司法考试。当时他对法律的概念还停留在“遇到案子翻翻法条,适合哪条就用哪条”。看到自己也符合报考条件,他就想试试。他在图书市场买了一套考生俗称的“三大本”,结果,书还没看完就到考试时间了,基本是凭常识考的,考了271分。一位律师朋友对这个成绩的评价是“还不错,说明还懂一些法律知识”。这多少给了刘荣芳一些鼓舞,他决定继续参考,但第二年也只考了278分。
2011年和2012年,因为岳父生病、装修、搬家等原因,刘荣芳没有参加考试。2013年,他决定再试试,下载了不少免费资料,考了326分。这个分数让他欲罢不能,再接再厉,2014年考了346分,离通过越来越近了。
2015年,刘荣芳信心满满,觉得有了上一次的基础,再稍微努把力就过了。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这一年他考了有史以来最低的分数——270分。他一度想去复查成绩,看看是不是判错卷子了。
但是,冷静下来后,刘荣芳开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分析发现,自己备考时主要在看真题解析,而法律知识是更新非常快的,每年都会出大量修正案、司法解释等,只关注往年考过的真题,自然是跑偏了。经历这次打击,他也意识到,每一次备考,都必须有从零开始的心态,那种觉得自己底子不错,稍加努力就能成功的想法,千万要不得。
2016年,已有司法考试改革的消息传出,传言2016年是“末代司考”。刘荣芳花798元买了一套复习资料,抱定了必胜的信心。但就在考前20天母亲突然过世,悲痛的心情中,他考了349分。
血压高到160毫米汞柱 靠降压药备考
2016年考完后,刘荣芳觉得自己的状态已经到天花板了,拼尽全力也不可能考过了。就像一位老师说的,有些人就是不适合学法律,所以考多少次也过不了,他觉得自己就是老师说的那一类人。但是,2017年,真正的“末代司考”来到了。对于专业和工作都与法律不沾边儿的刘荣芳来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他不甘心,下决心背水一战。
刘荣芳制订了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别人是白天上课或看书,晚上做题,他白天要上班,就抓紧一切业余时间学
习。毕竟是年近半百的人了,记忆力远不如年轻人,对于一些需要背熟的内容,最有效也是最笨的办法就是不厌其烦地重复背诵。多年的备考,让他渐渐养成了法律思维,遇到问题自觉地从法律角度去分析,这也是“量变产生质变”。刘荣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放弃了一切业余活动,推掉了所有的应酬,甚至连家务活儿都不干了,一门心思备考。夏天气温高,他还血压高,特别容易犯困,不能学古人头悬梁锥刺股,他就备了瓶风油精,困了就在头上滴一点儿。高强度的学习,导致他的血压一度飙升到高压160毫米汞柱至170毫米汞柱,低压也有120毫米汞柱。头疼眼胀,每天要吃四片贝那普利降压。
终于熬到了考试那天。因考场离家很远,儿子在考场附近给他订了酒店。每场考完,妻子都在饭店订好饭,他可以好好吃饭、休息。这次,他终于考过了,并且超出分数线30多分。
只想多学些有用的知识
虽然通过了司考,但刘荣芳并没打算以此为业,他说还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他参加司法考试,只是抱着多学些有用知识的单纯目的。与那些需要通过司法考试拿到法律资格证书,进而从事相关工作的考生相比,他显然没有足够的
动力和压力。但是,要想通过考试,就必须全力以赴,不能给自己留任何后路。9年来,这种矛盾心理一直贯穿始终,这也是前些年他犹犹豫豫没有买复习资料的原因。
这些年学习的法律知识,在生活中还真派上了用场。几年前租房居住时,有一次家里的热水器坏了,他三番五次打电话,房东就是不给修,并且态度强硬:“不愿住可以搬走!”刘荣芳很生气,但他没有自己修热水器,而是查看了合同法。合同法规定,租房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没有约定的应该房东来修。但房东依然不买账。刘荣芳继续跟房东讲“法”:“租房期限没到你就赶我走,你得承担违约责任。”最后,房东冒着雨来把热水器修好了。还有一次,一个朋友开车撞伤了人,对方索要5万元赔偿。朋友觉得对方要得太多,可又不知道该给多少,就来问刘荣芳。刘荣芳计算后认为赔偿金额不到两万元,但建议朋友多给一些,给够两万元。毕竟对方受伤了,多给一些以示关怀和歉意,可避免私了不成再经公的麻烦。最终,朋友根据他的建议妥善处理了这件事。
11月22日,司考出成绩的第二天,这位朋友就送来了一纸聘书,聘请刘荣芳为自己公司的法律顾问。虽然法律职业资格证要到明年3月份才发放,但刘荣芳至今已收到了4份聘书,都是朋友聘请他为自己公司的法律顾问。这让刘荣芳有了满满的成就感,也很乐意为朋友们帮忙。
刘荣芳说,今后还会继续学习法律。另外他还想学习中医,学些养生知识。
诠释了人生的“另一种活法”
刘荣芳的卧室里,整整一面墙都是书柜,地下室里还有几大箱子书,加起来至少有一千多本。他看的书很杂,以文学为主,兼顾经济、自然科学等各种书籍。今年的司考过后,他看完了《20世纪数学经纬》,如今正在看的是《量子物理史话》。这个49岁的男人,不抽烟、不打游戏,麻将牌认都认不全,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离家不远的图书批发市场。
妻子周惠芝也爱看书,朋友们笑称他俩是“学习型伉俪”。9年司考路,妻子一直全力支持他,默默承担了家里几乎所有的活儿。周惠芝觉得丈夫爱看书是好事儿,应该支持。如今能通过司考,也跟他多年来博览群书有很大关系。周惠芝和儿子都以刘荣芳为荣。
刘荣芳最初的学历是中专,发电厂电力系统专业。工作后,他考取了河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专科,随后又专升本,靠自学拿到了本科文凭,还评上了高级工程师。如今又通过了“天下第一难考”的司法考试,刘荣芳成了身边人的榜样。不少人都很佩服他:“有毅力,想干的事就干成了!”还有人自叹不如,说老刘诠释了人生的“另一种活法”。
为此,刘荣芳特意作诗《过司考》:九载七度入考闱,辛苦甘甜问取谁?半百弩马搏恒毅,不到长城誓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