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筑梦想 技能报国创辉煌 ——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新时代技能人才风采集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辖区航道全长818.6公里,是国家、省、部发展战略的叠加区。“十三五”期,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全面推进,该局紧紧围绕“一三五”中期发展目标愿景,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企”发展战略,着力加强市场经营、工程管理、安全环保、船舶管理“四支队伍”建设。
该局以南京市级劳动竞赛为依托,以全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为动力,以构建“四有”南航、打造“十强”工程局为目标,以“三级劳动竞赛”(班组级、项目级、全局级)为抓手,不断创新职工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活动的形式内容,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该局已举办参与省市级职工劳动竞赛4场,参与职工320余人次,涉及工程管理、安全管理、船舶管理等比赛项目,多名同志获得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星辰大海 勇立潮头
——记2020年度南京市职工职业(行业)技能大赛航道驾驶一等奖获得者范军
范军,1986年12月31日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长鲸9”轮实习船长。十三年来,他善于学习,锐意进取,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从一名普通水手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工作得到了船舶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先后获得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先进生产(工作)者” “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2019年,范军被选派参与了“长鲸9”轮监造工作,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原本计划上船调试的设备服务商困在了家里,船上疏浚设备一系列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虽然服务商来不了,但船舶不能就此停工我们自己调试让船动起来!”,他积极配合船长工作,一起摸索、反复安装调试设备,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经过一周的努力终于使船舶顺利运转起来。该轮6月初到长江口工地,他又投入紧张的施工节奏中,并依靠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成功避免了一次他船失控碰撞我船的事故险情。有次夜晚9时,当班驾驶员汇报一处甲板机械存在故障,影响第二天船舶正常施工,他立马带领白班人马赶至现场配合轮机部人员开展故障设备修理,经过9个小时的努力,确保了早上6时船舶正常施工。
坚持、执着、认真、用心,这就是范军。他是一颗螺丝钉,用匠心诠释航道精神;他是一剂催化剂,用行动激励同事和团队前行;他是一颗定心丸,用高超技艺保障船舶安全。
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记2020年度南京市职工职业(行业)技能大赛航道机工一等奖获得者张宁健
张宁健,1976年7月23日出生,大专学历,2001年毕业后被派遣到“航浚9”轮担任值班机工,2007年8月担任“长鲸1”轮机工长,2018年至今担任“长鲸7”轮机工长。2009年、2012年、2019年被评为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先进生产(工作)者”,2018年在长江南京12.5深水航道工程举办的职工技能竞赛中获得水泵拆装组第一名。2020年参加南京市职工技能大赛暨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职工技能大赛中获得航道机工一等奖。
“整天一身油渍斑斑的工作服,哪里有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这是身边同事对张宁健的评价。他在工作中充分展现了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在新船出厂和创建五星级船舶时,机舱舱底有杂物垃圾、油污、污渍等严重影响船容船貌,他总是主动钻入舱底一格一格地进行擦拭清洁并刷漆,使得机舱焕然一新。
张宁健一直保持着早到晚走的习惯。下班期间还主动协助轮机员清点整理,规划和布置机舱和仓库,探讨机器设备故障处理的方式和方法。靠不了码头上不了岸时,他还经常帮助同事理发。对新进职工和实习生,他主动言传身教,手把手地传授实践经验,让他们早日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张宁健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精神感染着每位同事,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十年坚持 厚积薄发
——记2020年度南京市职工职业(行业)技能大赛工程技术第一名赵华强
有一种坚持叫十年如一日,他是赵华强,中共党员,1987年11月出生于江苏连云港,2010年6月毕业于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工程技术(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今年是他参加工作的第十年。十年光阴,见证了他一如既往的努力,也见证了他厚积薄发的成长。
赵华强参与的施工项目不仅数量多,施工类型也几乎涵盖了整个水运施工建设领域。他先后参与了厦门港招银航道扩建一期工程(后续工程)、环东海域潘涂地块扩增用地吹填造地工程等项目施工,这些工程包括航道基建性疏浚、港池疏浚、吹填造地、清淤、炸礁、围堰、护岸等类型。通过努力学习钻研,赵华强不仅熟练掌握了疏浚、吹填、围堰等一线施工工艺,更是对绞吸船、耙吸船、抓斗船等施工船舶的性能、生产效率、作业方式等了然于胸。
多年的施工经验,铸就了赵华强过硬的工程技术。遇到难题,他总能结合工程实际,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疏浚与陆域形成工)中,赵华强带领技术人员共同研讨,参与了“一种可与泥驳船联合施工的绞吸船”实用新型课题的研发,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持之以恒的努力,让赵华强积攒了坚实的项目管理能力,成长为精通工程技术的项目副经理。他说:“荣誉是鼓励,是动力,也是压力。未来会继续努力前行,奉献自己的满腔热血!”
勤于钻研 恪尽职守
——记2020年度南京市职工职业(行业)技能大赛工程安全一等奖获得者田文武
田文武,1977年8月出生,1995年8月参加工作,他连续2年被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他以自己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的赞誉和肯定,用敬业、奉献精神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6年3月,有着丰富水上经验的田文武从船上抽调到东流老虎滩维修项目任项目安全主管,这是他第一次参与项目管理。他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安全管理学习,经常与同事学习探讨,力求工作尽善尽美。同年10月,他调至上海南汇东滩工程任项目安全主管,2018年7月晋升为安全副经理。他紧跟创新步伐,探索实践“互联网+安全”理念,通过建立远程视频监控、电子围栏和船舶二维码管理等创新手段,跨越实现了工程安全工作信息化管理,该项目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工地” “平安工地”等荣誉称号。
勤于钻研,练就本领。田文武先后担任上海长通公司安全管理员、镇江疏浚砂项目常务副经理,从船机设备调遣到开工展布,他起早贪黑,始终坚守在一线。2020年6月被调至马鞍山二期任安全副经理,后期任职灌河口和赵东油田疏浚服务项目常务副经理,短期内辗转数地,他没有怨言,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9月又被调至上海浦东机场海塘达标工程任安全副经理,他编写的十余份安全专项方案均顺利通过监理、业主的审批。
任劳任怨,恪尽职守,田文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绿色船舶 践行减排
——记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安全诚信船长、长江航道局节能减排先进个人朱金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受益者。”这是朱金峰的认识,也是他作为一船之长的治船指导思想。2016年以来,“长鲸1”轮船长朱金峰带领全船职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内部管理、调整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着力打造了一条生态环保的“绿色船舶”。
朱金峰倡导成立了以船长为节能环保工作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船干为成员的船舶节能环保领导小组,定期召集、深入现场,查问题、搞整改。2019年度,船舶轮驾两部就查找出3类9项问题。尤其是空气滤网使用和喷油器压力等问题,他们经多次试验摸索,改善了动力设备工况,保证了柴油机充分燃烧的同时又达到了降耗减少污染的效果。
节能减排从点滴做起,朱金峰身体力行,带头在全船养成随手关灯、关水、关电脑、关电源的良好习惯,施工中合理利用设备,尽一切可能降低能耗;督促轮机部严格做好设备维护保养,维持动力设备的最佳工况,改善柴油机排放;长时间停泊时坚持启用锚泊发电机……只要能节能减排的招数,朱金峰全部都会想方设法用上。在他的倡导下,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在全船蓬勃展开,多项QC成果都对船舶节能减排发挥了切实作用。
在岗一日,尽责一天。“为长江生态修复、为国家节能减排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朱金峰一直用实际行动肩负着职责使命。
航道新兵 岗位成才
——记2018年度南京市职工职业(行业)技能大赛船舶驾驶项目第三名、无线电操作第一名沈悦
他选择了船上这个寂寞的战场,以坚韧毅力和刻苦钻研,实现了一位航道新兵的蝶变和成长。
“90后”沈悦,船舶驾驶专业,2015年8月参加工作,他始终坚持努力学习、爱岗敬业、搏击江海,无怨无悔。面对复杂的航海仪器和施工设备,他告诫自己 “早上船一天都是‘师傅’,要主动向船上每一位‘师傅’虚心请教。”为了干好“舵工”岗位,他大部分时间在驾驶台练习操舵,晚上在海图室阅读各类航海仪器的说明书,学习并熟悉驾驶台的助航仪器。
在航道施工一线摸索了3年多,他深知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安全为中心,作为一名准驾驶员,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驾驶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他利用业余时间熟记江图中长江下游浮标、桥区、河口位置等重要物标,学习《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内河避碰规则》等法规。
2017年7月进入主汛期后,“长鲸1”轮辗转长江下游多处浅险航道参与疏浚作业。进驻润扬大桥桥区水域施工的一天下午,现场水域船舶通航密度大、通航环境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主动向当班驾驶员杨师傅提出尝试独立操纵船舶,进行挖泥作业。由于上下行船舶会遇复杂、桥区水流走向紊乱,船舶掉头后没有及时摆正船位,导致下耙挖泥始终挖不到浅点位置。“操船不能心急!万事开头难,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摆正船位。”在杨师傅指导下,他模仿学习操纵方法,合理用车、用舵进行上线作业,提前摆正好船位,最终挖到了浅点位置。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学习老师傅的操纵方法,空闲时再到别的班“偷师学艺”,逐渐总结出了独有的一套操船挖泥方法。
晋升三副后,经验丰富的他成了船上的热心人,谁需要帮忙总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钻研网络知识、搭建航运网站,热心为全船人员注册海事综合平台账号,他用勤奋努力和乐善谦逊的精神品质赢得了同事们的赞誉。
敬业创新 “轮机管家”
——记南京市第三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立功竞赛先进个人、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友亮
王友亮,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船舶管理中心副主任,曾任多艘船舶轮机长。他带领技术团队,通过真抓实干、工艺改良和技术攻关等手段,为推动船舶节能降耗和单位高质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被授予长江航道局“文明建设优秀班组长”、长江航道局第三届“道德楷模”等荣誉称号,荣获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
在轮机管理岗位上工作20年来,王友亮在船舶设备改造和技术攻关方面积极探索,带领团队对船舶液压系统、冲舱管路、耙头、泥泵等关键设备实施系统改造,达到了降本增效、节能降耗目的。他主持的技改项目屡次获奖,其主持研制的“内燃机汽缸盖滚筒装置”于2016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8年被授予发明专利,该项成果目前已在同类型船舶广泛推广使用,节约了大量的维修成本,为维修人员竖起了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
任“长鲸7”轮轮机长的日子里,王友亮将技术积淀和专业智慧发挥到了极致。“长鲸7”轮是亚洲首艘全电力驱动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他刻苦钻研全船设备的技术资料,总结出了一套符合该轮设备特点的运行模式。通过精确计算调整停泊期间各设备的冷却水流量,合理使用设备。船舶停泊期间,采取4台主发电机继续使用重油循环,最大程度地节省轻柴油消耗。通过改造升级燃油管路,消除了系统潜在隐患和危险。
在王友亮的眼里,设备也有生命、有情感。他亲自制定轮机管理《应知应会》手册,在设备附近张贴责任人标牌,对备件物料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团队业务能力,提高了船机设备使用率。
精益求精 争当标兵
——记2018年度南京市职工职业(行业)技能大赛轮机组综合成绩第二名、高压油泵拆装单项第一名王泉
王泉,一个高大朴实、正直坚定的苏北汉子。2007年毕业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在“航浚11”轮、“航浚10”轮、“长鲸12”轮担任机工、三管轮、二管轮职务,2018年11月份获得长江航道局第六届职工技能大赛轮机工程专业组第三名。长期扎根一线的工作经历培养了王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磨炼出了他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意志品质,在年终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
在一次“航浚11”轮机舱检修中,要在无法进坞的情况下更换直通舷外的蝶阀,王泉奋不顾身地穿上救生衣,系好安全带,跳入海水中用被子堵住水流,海水刺骨冰冷,他在水中坚持了半个多小时,留下腰痛的病根。“航浚11”轮在灌河口工地施工,由于挖槽短只能以正倒车施工,长时间低负荷进倒车施工,导致主机缸头漏气严重,为了保证施工,他带领几名机工连夜奋战,完成了四个缸头吊缸修理工作。
2017年5月,王泉被选调监造7000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12”轮。他穿梭于花铁板下狭小的空间摸索管路,一丝不苟地认真钻研说明书,配合厂方对瓦锡兰主机热交换器提出改造建议,为新船快速投入施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新船出厂时,爱人怀孕临产,他兼顾家庭,从未耽搁工作。
本着“航道工匠”的奉献精神和对航道事业的执着追求,王泉把自己打造成为技术过硬的轮机专业人员,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履行着对航道事业的承诺。
十年磨剑 剑已成锋
——记2019年度南京市职工职业(行业)技能大赛航道测绘一等奖获得者柏甲鹏
柏甲鹏,1984年3月出生的西北小伙,2008年参加工作。十余年,他先后在烟台西港码头疏浚工程、江心洲至乌江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口岸直落成洲护岸及护滩整治工程等项目中,任测量技术负责人、现场施工技术员、生产副经理等职务。一步一个脚印,他从一个青涩的少年转身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业务技术骨干。
2012年9月,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通州沙整治建筑物工程I标段工程中标后,以柏甲鹏为组长的测量小组进入工地。该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对工程测量的各项规范化要求很高。他带领测量团队打破了“只能使用测量船”的传统理念,以抛石定位船代替测量船实施测量,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外业时间,为按期施工争取了足够的空间。
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新开挖航道段)第HDSG-9标段工程,是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施工历史上第一个“平地开河”航道项目。柏甲鹏作为生产副经理及前期政策处理负责人,面对征地红线土地逐级审批、地下水电管线迁改、与国土交通村委会等协调沟通的难题,他列出清单、挂图作战,一次又一次的上门拜访、逐个破解,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块块土地交付下来,顺利完成进场施工各项工作。
十年磨得一剑,出鞘即是宝剑。柏甲鹏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先后获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我会继续努力,争做一名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
青春无悔 不负韶华
——记2019年度南京市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小华
从船舶水手做起,他一步一步成长为船舶驾驶员、项目经理,现任深圳市深宁疏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年来,王小华善于学习、锐意进取,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成功实现了由船舶技术骨干向工程管理技术骨干的角色转变。先后获得“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文明职工”等荣誉,被上级党组织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王小华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和职业习惯,相继取得英语专业本科学历、工程管理本科学历和工程硕士学位,考取港口与航道工程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水利水电工程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具备了较高的英语口语水平和工程管理水平。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王小华始终把科学管理、技术革新放在首位。在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试运行期维护疏浚工程施工期间,他不断优化组织施工方案,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科学调配船机、制定落实福北水道施工专项方案,确保了洪水季节的通航水深保证率。他善于借鉴同行业的先进技术,结合实际不断地探索提高工程施工效率,通过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圆满完成了各项项目指标,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王小华善于统筹协调,对内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和施工船舶的联系,对外加强和业主、海事及政府部门沟通,为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顺利竣工验收后,赢得了业主及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